我在昆侖包了一座山!
杜普的彆墅一星期大概請五六次客。
客人?當然是已經淪為吃貨一族的李玲和李立冬。偶爾托合提大爺會來蹭點煙酒。
這個規律源於杜魁夫妻回草場吃飯。杜普便加餐加菜開小灶。
平時,杜普跟李立冬李玲一樣,都吃大食堂。
雖然大食堂的主廚也是張愛華,但不可能有高端食材。
掌握這個規律後,隻要杜魁夫妻回草場,李玲和李立冬便早早來到杜普的彆墅蹭吃蹭喝。
今天也不例外,聽小雲朵說杜爺爺杜奶奶回來了。
李玲和李立冬沒到飯點便先後趕到杜普的彆墅。
李立冬進門就問,“今天有什麼好菜?銀魚湯?還是羊肉火鍋?”
杜普搖頭,“今天愛華阿姨沒找我要小銀魚。”
“那肯定是火鍋。”李玲一臉向往,“大冷天的吃火鍋好。”
“火鍋也不錯。我去看看配菜……”李立冬鑽進廚房。
杜普撇撇嘴,“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玲瞪眼,“大男人也這麼八卦?”
她話音剛落,看見李立冬一臉失望走出來。還站在廚房門口原地思考了幾秒鐘。
“沒火鍋?”李玲忍不住問。
李立冬點點頭,又搖搖頭,“今天的主菜是野魚火鍋。”
“我都給它們取名了,還叫野魚?”李玲有點小傲嬌。
“……紅臥龍?還是雪山鮑魚?”李立冬摸摸自己的腦袋。
“我去瞧瞧。”李玲站起身鑽進廚房。
剩下兩個大男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著。
李玲進廚房就沒出來。
不一會,小雲朵領著杜父杜母走進客廳。
杜普和李立冬起身。
“爸!媽!”
“杜叔,阿姨好!”
杜父現在的派頭,完全看不出八月份時的那股農工味。上身穿加拿大鵝羽絨服,下身筆挺的西褲,黑亮的皮鞋算是在門口脫掉了,穿著絨毛拖鞋,精神十足,杜母給他買了洗麵奶,每天督促他洗麵,膚色漸好,“立冬!今天打算陪叔叔喝幾杯?”
李立冬苦著臉,“我怕陪不住叔叔啊!您酒量太大。”
“隨便喝,喝開心,又不賭酒,我不會灌醉你的,放心。”杜魁大搖大擺坐到李立冬身邊。
杜普暗笑,他知道自己父親的酒量,李立冬的酒量,手指縫隨便漏點酒都能把杜魁放倒。人家不是喝不過,是怕每次都把杜魁放倒,杜母不高興。
杜魁呢,酒量明明不行,酒膽子卻大,還不服輸。
杜母坐到杜普身邊,低聲問了他幾句。杜普摟著母親的胳膊,“媽!這麼冷的天,您還去研究所乾嘛?”
“媽在家也沒事可做,去所裡還能陪陪你爸……”
“你媽有事做。”杜魁說。
“啥事?”
“她買了三十幾隻小雞,放臥室裡喂養。”杜魁語氣帶著埋怨。
“啥?臥室裡養雞?”杜普呆愣。
杜母笑著打了杜父一下,“聽他胡說,哪有在臥室養雞的。我是養在客房,白天出太陽了,放小雞出去後院活動……”
杜魁一本正經吐槽道“你媽說,咱們買的洋雞沒營養,味道也不好,要養一窩土雞,出欄了燉土雞湯你喝。”
杜普無言。上次黨參燉雞,他隨口提了句,這雞配不上黨參,還是家鄉的土雞湯好喝。
沒想母親記在心裡。
他問了一句,“您關在屋子裡養,給小雞喂什麼食物?”
心想,如果是雞飼料,喂養出來,也是半土雞,達不到山地放養的水準。
杜母說,“我從大棚裡摘的青菜葉子,小雞可喜歡吃了,長得也快,媽覺得春節它們就能下蛋,到時候,媽給你燉雞蛋羹喝,有營養。”
杜普和李立冬麵麵相覷。
唐古拉朵的青菜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哪怕價格高的離譜,還限額銷售,上架半分鐘哄搶一空。
人都吃不到的好東西,喂雞?
這喂出來的雞得值多少錢?
熬湯的味道一定好。李立冬忍不住咽了咽喉嚨。
“媽!開春我們草場也要養雞,您彆自己喂養,我剛和李哥商量過,明年草場養一百隻雞……是不是李哥。”
“對……是的,剛才我們還聊這事情呢。”李立冬配合道。
“喔!那媽等你們明年建好雞欄再把雞子送回來……”杜母有點失落,“倒時媽又無事可乾了……”
“跳舞,廣場舞。”杜普拿起茶幾上的平板,翻開一個教學視頻,“媽您看,很好學的,照著擺動身體……”
“媽又不是人家大城市裡的富貴人,都是閒的……”杜母鄙視,“平時農活都忙不完,哪有精力去跳這個廣場舞。”
“您現在不也是富貴人了嗎?您還停留在過去打工的日子……”杜普正要勸說,杜魁乾咳一聲,板著臉,“今天我去周邊幾家牧場幫你們問了,有一家牧場願意出售牛羊糞肥。開價300元一車。”
李立冬笑著說,“杜叔您辛苦了,謝謝您。我改日親自上門和他們簽訂合約。我們長期收牛羊糞肥。多多益善。”
杜魁擺擺手,“我又不是外人。客氣什麼。你們花錢買它們乾嘛?又沒種地?”
“改變草場土壤。”李立冬解釋道“牛羊糞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林木、牧草生長所需要的元素,它們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杜魁秒懂,比較內行的問,“這大冬天的,施肥有用?有營養也被大雪凍沒了……”
“先提前找好貨源,等過了冬天,就撒在草場的土地上。”
杜普其實壓根不需要什麼牛羊雞鴨糞肥,生命力點加開墾蚯蚓就能搞定。但麵對李立冬的提議,他沒法拒絕。
索性,花點小錢給草場土壤的改變打個掩護。
杜母起身走向廚房,杜普馬上跟進去。
隻見烏雲其其格和李玲站在廚房兩側,屏住呼吸,觀看張愛華怎麼做魚。
“波!”
張愛華用刀背輕輕按住魚身。眼睛一眨,一條完整的魚骨便抽離出來。
“好厲害!”烏雲其其格雙手合十,驚歎不已。
李玲也看得目瞪口呆,“愛華阿姨!您是怎麼做到的?”案板上,魚肉是魚肉,骨頭是骨頭。
張愛華笑,“熟能生巧。”
烏雲琪琪格不恥下問,“師傅,這魚刺是不是沒用了?”
“這麼好的食材,全身都是寶,這魚刺啊,可以熬製高湯,配置火鍋湯,味道極好。”
“所有的魚都可以這樣做嗎?”李玲請教。
“當然不可以。這條……”
“紅臥龍,我取的名字。”李玲看到杜母進來,笑著問好。
“嘖嘖!還真像條臥龍……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形狀的魚。”杜母加入“震驚”大隊。
大家震驚沒完,張愛華又開始抽第二條紅臥龍的魚刺。
大夥都沒看清楚她的動作,她已經完成抽刺。
“要說燉魚湯啊,鱖魚、鯽魚、黑魚都很常見,但最好的魚湯還是天目湖的鰱魚,如果有條件,選810月份的鰱魚。”張愛華一邊把魚刺放入湯鍋中,一邊介紹,“前天小普送了幾條魚到食堂,我試了試這紅臥龍,熬製出來的湯汁比天目湖的鰱魚湯還好……”
“紅臥龍的魚頭入鍋,加水、植物油、料酒、薑片、香菇和竹筍片……”張愛華揭開鍋蓋,一股鮮香味撲鼻,“我提前燉了45分鐘。味道已經熬出來了,再加入魚刺沉底,中和湯鮮味,等會上桌前放入少量胡椒粉去腥即可。”
“師傅您等會,我沒記清楚,料酒、薑片、香菇……”烏雲其其格拿著筆快速在小本子上記錄著。
李玲提示,“香菇和竹筍片。”
“對,香菇和竹筍片。”烏雲其其格非常認真地跟著小聲念叨。
杜母看著張愛華切成一塊塊的長條魚肉,“愛華,這魚肉怎麼做?”
“鐵板燒。”張愛華打開燃氣爐,爐子上的特製石板瞬間燒得滾燙,她拿起油刷子反複在石板上來回刷了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