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華娛的日子!
早在《小醜》開拍之初,沈歡就對攝製組的提出過明確的要求,他不想要太銳利的畫麵,要老舊玻璃的感覺;第二,因為電影很多場景都要在低照明條件下拍攝,因此需要(曝光)更快的鏡頭;第三,還需要可以近距離對焦的鏡頭,因為要拍傑昆的近距離特寫,他希望攝影機可以離他很近。
華納的製片很快的就為沈歡準備了不同鏡頭的組合,4隻dna鏡頭和其他一些大畫幅鏡頭。
現在正拍攝的,是警車駛過哥譚市,傑昆坐在警車後座上,開心地看著街頭鬨事的鏡頭。
攝製組想要模擬窗外的燈光(著火以及其他他正在看的東西),但是在拍傑昆的時候還沒有拍街頭鬨事的鏡頭,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他們聯係一家給卡車後麵做廣告的公司,問他們“你們的大屏幕能把任何媒體都放進去嗎?”
然後攝製組又把一堆有火的防暴視頻剪在一起,放到一個led屏幕上。那輛卡車就開在警車旁邊,傑昆坐在警車裡,卡車上的屏幕給他的麵部了互動照明。
拍攝出來的畫麵裡,他先是靠在車窗上,然後靠在金屬隔板上對警察說“這不是很美嗎?”接著他們就被車撞了。沈歡用兩個機位拍下了車禍前他在警車裡的畫麵。
幾乎每天晚上,沈歡都會在拍攝結束後,與歡歌派來的工作人員討論好萊塢和國內的不同之處,除了硬件的差距,還有製度和效率的不同,像今天的拍攝,如果在國內,沈歡估計就要用到五毛特效了,這不是貶低,而是國內影視圈有工匠精神的專業人才,真的不多!
隨著猴年初一鐘聲的敲響,備受期待的周星馳新作《美人魚》也揭開了神秘的麵紗。2月7日,距離影片公映還有8小時,影片首日預售票房已破億,並最終以118億的預售成績打破華語電影預售紀錄。
正式開畫不計入午夜場上映15小時,首日票房已破2億,創華語片新紀錄。最終,電影以34的排片,65的上座率,貢獻全天42的票房,斬獲28億,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影史首日票房最高華語電影。
“真好看,價值觀乾淨得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如今做到這點也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電影裡沒有一個撿來的梗,星爺不嚼人嚼剩下的,都是彆人嚼他的。全場笑聲不斷,有些地方又一邊笑一邊鼻酸,這年頭還能把一個童話講好的,也就是這白頭少年了。”
“他身體裡仍然住著那個小孩,哭著講笑話給你聽,相信童真美好,相信浪子回頭的英雄。那麼隨便的劇本,那麼老的梗,在他的節奏下就是可以讓你笑到飆淚,不服不行。”
“《美人魚》不如預期,但也不失望。情懷致勝,故事略弱,愛情來得太倉促,缺少必要的鋪墊和萌生的土壤,而愛情又是促成男主改變的巨大動因。同理,其背後女二的恨意也有點莫名其妙。人魚被殘殺那幕實在太悲愴。好在結尾美如童話,是個慰藉。吳一凡打了個醬油,張雨綺的配音分分鐘出戲!”
此時的《我不是藥神》已經上映了40天,票房3156億,宗帥在和沈歡通話後,沒有申請延期秘鑰,藥神在下周將會下畫。
最鬱悶的可能是寧昊,被歡歌拿來硬鋼《美人魚》的《乘風破浪》,首日排片18,票房5800萬,按說這個成績不錯了,可是在幾部春節檔大片裡,顯得毫不起眼,
但是《乘風破浪》的豆瓣評分73,高於周星星《美人魚》的71,之後連續三天票房逐日提升,6500萬,6800萬,7320萬,雖然距離美人魚還很遠,但是電影本身就不是能夠拿來比較的產品,每個人的欣賞點不同,自然對每一部電影的評價也會有差異。
“想到西遊。四個小鎮青年魔幻的取經之路也是“一次離彆”。有人從長發牛仔少年變成躁鬱中年,有人從格格不入的困頓者踏上火車改變世界,有人肩插雙刀壯烈去往天國,有人穿越過去與父和解與母相見。最痛快的並非修成正果,而是路上風搏浪破。並肩同行後會無期,乘風破浪友誼長存。”
“你看,有些東西終將逝去,與其拚命留住卻留不住,不如就彆送了,誰也不必跟誰過不去,漫長的一生中,隻是抵抗時間摧殘就夠受的了,還有什麼事不能原諒呢。看完心裡有快樂的傷感,謝謝寧昊!”
“徐正太,羅利,牛愛花,張素貞,六一,馬化藤,徐太浪……嗚嗚嗚,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美的一個夢,那個時代真好,你說我想靜靜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人問你靜靜是誰?各種包袱抖得更自然了,演員全部融入出彩,為劇情服務的小段子一個接一個,音樂用的各種恰到好處,且真誠、自然、感動。”
春節檔的主力《西遊之三打白骨精》,在首日拿到了166億票房,後續口碑滑坡,票房也被《乘風破浪》一點點的追了上來,製片成本42億的《三打白骨精》,估計要白打了,豆瓣評分居然僅僅58分,
“好難看…劇本太差,最後已無力吐槽,精心穿插了大量注定冷場的笑點,弄巧成拙,尷尬症又犯了。特效倒是努力了,但真難說滿意,3d感強的場景不多,很多場景棚拍感嚴重,自帶綠幕…鞏俐表現很好氣場強大,其他人的表現跟電影水準持平…”
“又亂又雷,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硬是拍成了一個加長版的段子,硬要和前作比的話可能稍微好那麼一點,但還是差不多的尿性,編劇的經費可能都壓榨給了特效部門吧,根本就不是在講故事,更像是炫技,隻有鞏俐壓住了全場,唯一能看的一點!”
2016年的春節檔,沈歡雖然不在,但依然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