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華娛的日子!
這是國內的機場,太奔放可不行,沒見旁邊已經有記者在拍照了,沈歡和小迪牽著手向停車場走去,坐上劉誌國的車徑直回家。
“師兄,博哥他們說今晚給你接風,就在我們家裡,現在估計都在準備菜了!”
“小迪,你們星意的綜藝和《琅琊榜》怎麼樣了?”
“《琅琊榜》還在拍呢,哪有那麼快?《王牌對王牌》已經製作好了6期,zj衛視和js衛視都有購買的意願,不過還在談價格。”
丫頭現在說起這些,還真是頭頭是道了,有點精英白領的感覺,許久沒見,這種轉變也是沈歡樂於見到的。
看到師兄滿意的神情,小迪心裡一陣哀歎,師兄果然是想讓我經營公司,可憐我的2000萬粉絲就這麼沒用了嗎?彆了,我的巨星之夢!
“師兄,我以後還可以拍戲嗎?”
還是有那麼一絲不舍,熱芭從十六歲就有的夢想,她不會輕易的放棄,可是目前的生活狀態,她也不排斥,
“我什麼時候說過不讓你拍戲了,小迪,”
“可是你給我的感覺,就是想讓我把星意文化做好,都不怎麼關心我有沒有戲拍!”
小迪撅著嘴,有些委屈,擔心師兄不理解自己的追求,
看到小丫頭不高興了,沈歡也是無奈,做老板它不香嗎?
“好好好,這事咱們再商量,行嗎?有合適的劇本,你也可以自己拿主意嘛。”
到家剛進門,就是一群人圍了上來,
“喲,我們沈導終於從資本主義回來了!”
“歡子,沒被人欺負吧。”
沈歡對著眾人拱了拱手,感謝大家的盛情,
“你們這也太隆重了,我就出去幾個月,不至於,不至於啊!”
女士們自發的去準備吃的,沈歡他們在外麵的長桌旁坐了下來,寧昊和徐征就急不可待的拉著沈歡追問他在好萊塢的體驗,
“歡子,好萊塢的電影,和咱國內有啥不同的?”
“沈歡,好萊塢對咱們國產電影是個什麼評價?”
這個話題怎麼說呢?電影的拍攝流程肯定都差不多,但是具體到每一個環節,差距就出來了,
“我和我的副導演就聊過我們的國產電影,他的說法我比較讚同。”
“我們目前的影視市場,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創作能力和內容上的多元性,但是問題跟好萊塢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一樣,隻關注國內市場,沒有帶著全球視野創造出太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現在在美國最成功的中國電影仍然是“臥虎藏龍”和“英雄”,都是靠動作片的視覺效果吸引眼球的電影。”
“而我們如果真想達到好萊塢電影的地位,首先是不要把精力的重點放到大場麵大製作和特效上,而是要放到研究電影敘事結構上,即講好故事。形式上首先是線性的,有明確的開頭中間和結尾。其二,故事主題文化限定性不要太強,要具備普世價值,要universallyrelevant,這樣才能引起全球觀眾的共鳴。”
“好萊塢一直以來非常注重人才培養,從最早的“明星中心製”到後來的“製片人中心製”,體現了好萊塢培養人才、發展人才與製度調整的不斷進步,因此在近百年的曆史裡才能不斷地出現大量電影專業的人才,即使是出現改革和轉型,好萊塢各大公司都會保留人才的細致分工的這個傳統,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然而,我們國內電影缺乏製作環節上每一環的專業人才,電影在製作過程中缺乏細密分工和整體布局,即使是大公司也非常依賴大大小小的導演工作室或者導演團隊,電影業裡其它職位並沒有被足夠重視,也沒有未來規劃,行業內專業人才缺乏培養空間,中國電影目前還是過分依賴導演、演員、製片人的個人知名度。”
聽完沈歡的話,在座的都沒有出聲,技術差距我們可以人為的縮小,但是專業化的精細分工與人才的培養這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看到成效。
幾位女士看到沈歡一席話說的自己男人垂頭喪氣的,都覺得驚訝,
“小迪,你家沈歡這次回來,感覺變化有些大啊,以前他可不會說這麼多。”
“弘姐,不管他們,我們自己吃吧,看他們能餓多久!”
自家老公怎麼會不管,邢娜和陶弘還有於冬的老婆金喬都走了過去,
“行了,你們管好自己的一攤子事就不錯了,還想做中國電影的救世主啊,吃飯、吃飯,都過去!”
幾人也聽話的坐到了餐桌,於東拉著沈歡坐在一起,
“歡子,現在圈裡的投資人太多了,都特麼覺得電影好賺錢,我看遲早要出事,我們是不是該呼籲一下,讓相關部門好好整頓,要不以後吃苦頭還不是我們這些人。”
國內影視市場連年票房的爆炸式增長,讓許多投資者以投機取巧的目的進入到這個行業,想要快速致富,結果導致行業內騙子橫行,造成了沒有人想要好好拍片,一群人拿著t到處融資的病態局麵。
整個電影市場裡存在太多想要快速成功、立刻盈利、短期賺錢的問題,缺乏長期穩定生產電影的大局觀。
“於總,你這話可彆在外麵說,現在的形勢,國家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多元化,你怎麼知道那些資本不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最後吃虧的肯定不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