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華娛的日子!
楊青的《火鍋英雄》在9月16日上映,沈歡隻能在微博上替他吆喝了一聲,歡歌作為主控和發行方,自然是賣力的做了大量的宣傳,在《來電狂想》後,楊青的能力就得到了認同,這一次近乎於三年磨一劍,《火鍋英雄》也寄予了他最大的希望。
在布滿防空洞的重慶,三個從初中就“廝混”在一起的好兄弟合夥開著一家火鍋店,名為“老同學洞子火鍋”。由於經營不善,幾人落得隻能轉讓店鋪還債。
為了店鋪能“賣個好價錢”,三人打起了“擴充門麵”的主意,自行往洞裡開挖。沒想到,在擴充工程中卻鑿開了銀行的金庫!就這樣,瀕臨倒閉的火鍋店和銀行金庫僅有“一洞之隔”看著眼前隨手可得的成堆現金,在“拿錢還是報案”的思想拉鋸戰中,三兄弟偶遇上另一個女同學——初中時給老大寫過情書、現在在銀行上班的於小惠。
四個老同學因為這個“洞”而打開重聚之門。由此,這個略顯尷尬的洞,引發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首日排片15,已經算是院線給歡歌麵子了,電影最大的咖,隻是佛係男人陳昆,其他三人王珞丹、秦浩、俞嗯泰都不是什麼人氣演員,有這個排片已經不錯了。
首日票房4800萬,上座率64,同期上座率第一,因為8月上映的《盜墓筆記》已經引發圈內對小鮮肉電影的熱議,而《火鍋英雄》憑借紮實的劇本,演員在線的演技,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讚賞。
在2016年國慶節召開電影工作者會議中,就已經有影視公司老總和圈內的老一輩演員,對當下的影視市場提出了質疑,年輕演員的過度炒作,以及追求熱度的心態,遭到了與會人士的一致批評,尤其是北電的章遠晨教授。
“小鮮肉”是一個新的標簽,指的是年輕、帥氣的男性。一般是說年齡在1425歲之間性格純良,感情經曆單純,沒有很多負能量緋聞,長相俊俏的男明星。
唐國強老師因為一句“王俊凱是誰”。被粉絲罵得關閉了評論。李雪健老師因為說小鮮肉不會演戲、用替身,還被粉絲詢問“李雪健是誰?來刷存在感?”
商業價值,粉絲效應和一些影視品的定位問題,令製作方開出高片酬給那些小鮮肉,因為演員的高片酬導致其他預算不足,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導致了很多影視作品不賣座,可是中國太大了,所有的小鮮肉都可以拿了高片酬後,再也不和你合作。
有了這些原因,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用替身,武打戲全部替身,等打完了,他們過來站那裡喘兩口氣,說兩句台詞“哎喲,好辛苦。”可就這樣在觀眾和同行的指責中,他們為何依舊如此火爆?
一個小鮮肉的火,可能是一夜走紅,圈粉的年紀隻是短短的幾年。所以,他們以及自己得經紀公司,沒有時間學習和沉澱。
就好像郭德綱老師一句話人紅了,你讓他再去學,很難。他們的價值觀也因為高片酬導致了很大的扭曲,老藝術家演了一輩子都沒有他的高,他就會覺得自己比他們好。開始擺譜,不尊重人。
《盜墓筆記》號稱投資15億,現在電影還沒下畫,豆瓣評分就已經滑到48分了,儘管票房接近了10億,但是並沒有讓人覺得信服。尤其是鹿寒和導演李仁剛
“特效五毛,不少畫麵甚至沒渲染開就直接上,最後二十分鐘簡直懷疑人生。智障的製作下是個烏七八糟的故事,說變就變的人物行為、淩亂的剪輯和劇情走向。拋開這些,其實最大看點是李仁剛毫無節製地用拍異性戀的方式拍兩位小鮮肉。大陸有史以來最大基製作?”
“強行賣腐、強行c、強行吹簫、強行反轉、強行燒腦,有著很多遺憾和欠考慮。特效五分。唯一亮點就是道具和那些機巧的機關了,這也是李仁剛比較熱衷的東西。”
“比《九層妖塔》還爛!唯一看點是馬思純,唯一驚嚇點抄溫子仁的《死寂》,大反派是山寨版章魚博士。大部分投資給了兩位鮮肉,特效六毛,燈光詭異,死命搞笑,拚命賣腐,跳舞躲機關,鹿晗吹簫救世界,尼瑪盜墓片這麼刻意製造笑料真的好嗎?”
最搞笑的是,沈歡的粉絲還在他微博下呼喚他,讓沈歡拍一部《盜墓筆記》,教教香港人怎麼拍大片,尤其是新近加入沈歡、小迪夫妻檔的粉絲‘晨’,看完電影就在沈歡微博下寫了一段,
“如果你看過原著小說,那麼請你把小說扔掉,如果你是一個腦殘粉絲,那麼恭喜你有福了。本部電影打著盜墓的旗號,實際上通篇都是兩位男主的賣腐搞基,深情對望,公主抱,各種基情套路,各種秀恩愛。影片用一個作家采訪中年吳邪,然後吳邪用“故事會都不敢這麼編”的情節,真真假假的講述了一個混亂生硬的故事。”
《火鍋英雄》首周票房四天226億,貓眼給出的票房預測是859億,上映四天豆瓣評分依然還是76分,
“攝影和美術非常有風格,看得出創作者的設計和心思,好幾處借重慶這個城市的特殊性拍出了一種都市美感。結尾一場高潮戲拍得很冷峻,氛圍悲愴最後竟感動了。喜歡交代了身份有工作有家庭的角色,感覺這四人演得都很自然流暢,演這樣的電影就像一群相熟已久的好友一起做了一件事一樣讓人有種放心的舒服。”
“左手青春,右手警匪,重慶地域特征和火鍋一起站定一頭一尾。劇情緊、滿、有嘲諷、有伏筆、有力氣,《烈日灼心》後最讓人心驚肉跳的國產片,也是內地最稀缺的有腦熱血青春片。陳昆雨中追逐一段,顏、鏡、景出彩至極。”
11月8日《火鍋英雄》下畫,最終票房974億,楊青的導演風格也漸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