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華娛的日子!
最新一期的電影報道,著名影評人曾利明寫了一篇文章,對國內幾位導演風格的解析,尤其是對沈歡的評價,稱其為未來十年的中國電影新力量。
電影若隻如初見,對於任何的商業與娛樂的大潮無孔不入,中國電影亦不設防,不知道是不是生存的窘迫最終促成了觀眾的蛻變,總之,而今“娛樂意識”,已經被津津樂道而不必躲在“精英”背後遮遮掩掩,我們也得以輕輕鬆鬆的從謝晉一路看到如今的諸位名導。
其實,對於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觀眾心目中都有很高聲望的謝晉,張一謀等一類嚴肅電影藝術家而言,他們所要承擔的曆史文化現實以及使命要遠遠大於娛樂的任務,或者說,娛樂在他們那裡隻是一種開胃調料,而非營養的主料。
張一謀的電影因為充滿感性而具有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其實,他講故事的方法往往很簡單,幾乎所有的影片采用的都是中國傳統的單線敘事,這對文化水平一般的觀眾來說,無疑減少了理解上的困難,
但影片上那些賦予想象力的場麵、場景、色彩甚至音樂都激情飛揚、回腸蕩氣,洋溢著生命的感召力,足以讓觀眾不自覺的卷入其中,獲得酣暢淋漓的視覺感受和心理體驗,難怪有人評價張一謀的個性格一貫鮮明,那就是“強烈而簡單”乾啥都圖上“痛快”。
王家未是一位對時間非常敏感的導演,時間包含著王家未的首先意識和對處境的反省態度,從《阿飛正傳》中,對時間的執著,《東邪西毒》中對時間的錯失,《重慶森林》中期限的無限壓力,《墜落天使》中對期限的無法把握,以及《春光乍泄》中對期限的逃避,九七香港回歸作為期限的意識都十分明顯。
陳愷哥的電影經過精心構思,其批判的力量幾乎達到信手拈來的程度,此所謂“舉重若輕”或“絢爛至極、歸於平淡”。他自己也說,“無論什麼題材的電影對我來說都一樣。”
馮褲子的幽默總的來說是一種“京片子”的俗幽默,高粱蚜和王朔、葛優一起“侃”出來的混合產物,葛優在馮氏喜劇中無可替代,經常麵無表情,一本正要或者說總是一臉正義、一臉無辜,一臉賴皮,一臉真誠,數越嚴肅越讓人噴飯的那種,
而馮褲子正需要這樣一個冷麵小將來掩飾心裡那個沒有多大本事,但特能自我解嘲苦中取樂、對什麼都調侃一番有點阿q精神的“京油子”。至於故事,馮按照市民喜劇的遊戲規則,三分鐘一個小興奮點,十來分鐘一個大興奮點。
沈歡的電影,曆來是聚焦人物的變化,以故事的時間節點來塑造整部電影的基調,從電影《超時空同居》以後,其電影風格逐漸成形,《唐人街探案》、《無雙》《我不是藥神》等作品均表現出了極其強烈的個人風格,《無雙》讓周潤發4度稱帝,《我不是藥神》也在灣灣鐵馬獎收獲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導演。
沈歡最為人稱道的是對各種題材電影的探索,尤其是對動作片的特殊視覺,還有鏡頭語言的妙用,也是沈歡幾年來不斷進步的表現,
在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麵中融入豐富的人物情感,沈歡一直強調過,他的電影裡麵不論是否主演,角色糾結的那種狀態是一直都存在的。
不管是他的愛情喜劇還是荒誕探案以及犯罪類型,故事永遠是電影的核心。在人物設定上正反主角大多是亦正亦邪,角色性格鮮明、豐滿,他的主角往往都不是高大全的偶像,罪犯雖然多是冷酷殘忍的形象,但也有有情有義的一麵。
這也是媒體第一次將沈歡與國內幾位大導演相提並論,也認可了他幾年來執導的功力和進步。
《紅海行動》首周兩天取得488億的票房,豆瓣評分依然高達85,媒體普遍預估電影的票房會在20億以上。
自上映以來,《紅海行動》憑借優良的製作、震撼的場麵和真實故事人物原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許多看片觀眾紛紛在朋友圈、社交網站自發“安利”《紅海行動》;更有局座張照鐘、徐征、寧昊先後鼓掌力推。
截止2017年2月4日,《紅海行動》累計票房已突破15億,豆瓣評分高達85分。影片憑借超強口碑開啟全麵反超,排片、上座率雙雙逆襲,上座率連續5天穩居第1,成為春節檔唯一一部每日票房逆跌幅的口碑之作!
“彆人的電影無尿點,這部電影連氣點都快沒了,緊張部分你都不知道從那裡呼吸,全程高能。”
“有網友連用三個“震撼”形容自己的觀影感受“震撼於中國海軍的力量感責任感,震撼於戰爭的殘酷,震撼於人性在大環境下的卑微,今日的安寧是人民子弟兵的忠誠與熱血鑄就,”
“超出預期,非常刺激,最後幾場大戰,血肉橫飛,估計創下了近些年華語戰爭題材尺度之最。片尾沒有強行拔高主題,或充斥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整部影片都是一場接一場緊湊且高難度的任務,山地、沙漠、空降各類地形和作戰任務幾乎都涉及到了,狙擊和營救的部分格外驚險,結尾亦乾脆有力。”
《紅海行動》以驚險刺激的動作戲為主,不多的文戲卻處理得點睛又感人。許多女性觀眾感慨自己“居然被一部動作猛片感動哭,沒有一點點防備”。而電影中狄黎熱芭所飾演的颯爽女兵,讓許多女孩直呼自己要被“掰彎了”,“女兵佟莉實在太帥!這才是大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