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華娛的日子!
原本所有人都認為,像《後來的我們》這種青春失戀分手題材的都市愛情題材劇也就是為了緬懷青春,並且也沒什麼大牌流量明星的參與,票房能說的過去就不錯了,沒想到剛上映2天票房突破472億,
情感的迸發是電影最好的突破口,所謂的現象級電影,其實就是在整部電影中,時刻抓住了觀影人群的情感爆發點,並最終有足夠的釋放通道,這也是現在國內導演最缺乏的地方。
“你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隻是突然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沈歡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最好的前任,應該就像死了一樣。對待已經過去的感情,最好的方式便是將它留在過去。一廂情願的去找前任,對於自己,對於前任,對於現在的愛人,都是不負責任的選擇。畢竟,人的一生,不是隻有愛情而已。
確實超出了沈歡的預期,他沒有想到原本應該是《羞羞的鐵拳》肆虐今年國慶檔的局麵,變成了《後來的我們》一騎脫塵,首周票房856億,貓眼給出了1533億的票房預估。
首次征戰大銀幕,星意文化給出了華麗的成績單,美女股東群準備在燕京舉辦慶功宴,作為老板,小迪當然得參加,拉著老公就回了燕京。
“師兄,拍電影真的比電視劇賺錢呢!”
拍電影賺錢?這估計隻有菜鳥才能說出這句話,每年國內製作得電影多達900部,能上映得最多不會超過300部,票房上億得不會超過20部,其他的不是院線三日遊,就是慘淡收場,
電視劇現在已經是很多影視公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培養新人,風險更是遠遠低於投資電影,不過隨著小鮮肉的爭議不斷,電視劇的收益也在逐漸下滑,
近日《經濟參考報》在題為“明星資本化熱潮之下隱藏亂象”的報道就說到,電視劇行業更被指“99的公司不賺錢”。
郭巨人自從在電影遭遇滑鐵盧後,將目光轉向了電視劇行業,在中國電影行業,一般片方回款隻占一部電影票房的33,電影《爵跡》投資兩億元,最終票房38億元,回收成本十分困難。
而中國電視劇的預期收益為購買價的3倍,以2688億元價格賣出的《臨界天下》,預計收益可達8064億元,等於郭巨人執導的電影《小時代》前兩部之和。
影評人鴻漸笑言“郭巨人進軍影視業,改編電視劇的版權都賣給彆的公司,電影則由自己親自出馬,如果看到自己辛苦拍兩部電影才頂得上彆人拍一部電視劇,等於給了自己一記響亮耳光。”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出現拐點,年終電影票房才剛剛超過去年的441億元。有業內人士估算,即便最後一周以15億元日的票房估算,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也在3以下,而去年這個數字為487。
事實上,不管是通過上市公司公告公示出價格的《贏天下》《楚喬傳》《臨界天下》,還是《琅琊榜2》《迷航昆侖墟》《孤芳不自賞》《如懿傳》等“天價劇”,如果換算出最終收益,基本都能進2016年度國產電影票房前十。
其中,網台單集1500萬元的《如懿傳》,備案90集,按此前的計算方式,該劇賣出價格為135億元,預計收益可達405億元,就能超過《美人魚》保持的中國電影市場單片票房34億元紀錄了。
單從頭部內容交易價格來看,中國電視劇已經開始超越中國電影。
所謂的“頭部內容”,是隨著今年幾大視頻網站強勢崛起而出現的熱詞,指的是靠大投資、大明星、大營銷、大i、豪華班底等支撐的影視內容。
對此,知名劇評人李星文這樣評價“中國影視產業的最終格局不是金字塔形,不是橄欖形,也不是葫蘆形,而是剁椒魚頭,人人爭作‘頭部內容’,頸胸腹背無人問津,遑論尾鰭。”
在著名編劇餘飛看來,真正的頭部內容,應該是可以長期開發、有延展商業效益的文化品牌,可以長期發酵,有時間沉澱出價值,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流量爆款”。
“小迪,你知道新麗今年的利潤是多少嗎?”
兩人此刻還在飛機上,丫頭的腳都縮在了靠椅上,一臉好奇寶寶的看著沈歡,等著他告訴自己答案,
“去年新麗的收益是568億,除稅以後。今年上半年他們就已經超過了42億,你認為是電視劇賺錢,還是電影賺錢,尤其是你們星意還在發展藝人經濟。”
“師兄,現在很多演員的工作室都掛靠在了你們這些大公司,為什麼歡歌和新麗都沒有和任何藝人簽約呢?”
這也是歡歌和其他影視公司最大的區彆,從始至終他們都沒有和任何藝人簽約,但始終保持了在業內的強勢地位。
事實上,從各大公司財報中看,2017年各家藝人經紀營收都有明顯增長,藝人經紀行業發展迅速。據公開資料顯示,僅2017年,新成立經營“藝人經紀”業務企業就達3036家,加上今年偶像產業的興起,藝人概念的泛化,藝人經紀行業或將迎來新風口。
雖然一家公司的藝人經紀收入規模,並不一定完全代表其造星能力和在經紀領域的地位,但也很能體現經紀公司的綜合素質。
在藝人經紀收入上,天宇傳媒和佳行傳媒均超2億元,經紀占總營收比例均達40以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根據快樂購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天娛傳媒2017年藝人經紀業務營收257億,同比大幅增長;
像天宇傳媒和佳行傳媒這種經紀公司主要業務是幫助藝人找商業資源和談影視合作,他們的藝人經紀收入占到公司總營收的一半也在意料之中。
“我們為什麼要和藝人簽約,憑歡歌的資源,本身就自有圈子,有足夠的演員供公司選用,根本沒必要那麼做。而且簽約藝人,風險太高,隨著國家對影視行業的整頓日漸嚴苛,藝人經濟遲早會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