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是國防的強大武裝,一個帝國霸權的保障,一個自由貿易市場的扞衛者。
要想擁有和平,就先擁抱戰爭,大明國防軍不怕敵人的出現,不畏懼任何勢力的挑釁。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明的軍隊真是實現了漢朝時期喊出的口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具有高機動性的艦隊和艦載機能夠深入一個國家的腹地對目標執行戰略轟炸,新型武器裝備的服役也讓強大的國防軍如虎添翼。
誰能想像一架滿載彈藥燃油的轟炸機能夠從大明本土西端起飛,經過多個海外空軍基地中轉後飛抵歐陸上空對任意假想敵執行轟炸任務。
這一全球戰略、全球基地的思想還沒有被各國意識到,他們的戰術思維仍然停留在歐陸戰爭末期,除了加了點坦克的機動作戰,或是有飛機加入的閃電戰。
各國在戰略戰術側重的科技樹都不太相同,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戰爭是以什麼形式發生的,但大明有主角,這個來自平行世界的人。
他知道該怎麼給科技樹加點,研發什麼樣的武器,開發什麼樣的戰術。
單單是這一點就讓大明軍事戰略和戰術少走了40年的彎路,從歐陸戰爭試驗的閃電戰,再到現如今多軍種聯合作戰。
若是電子科技、導彈技術、雷達技術再發達一些,大明真能夠利用海外軍事基地和機動艦隊的優勢,開展一場新沙漠風暴的降維打擊。
特彆是關於導彈的研發,大明格外的重視,這導彈不僅能夠遠距離轟炸敵人,而且還能把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衛星?這東西可太重要了,雖說初代衛星不能夠提供位置導航,但能夠提供無線電通訊,這將會極大的增強各部隊之間的聯絡配合,國內的指揮部也會知道前線軍隊的具體情況。
從0到1是最難的,但隻要突破了1的枷鎖,從1到10再到99不是什麼難事,隻是時間的問題。
就像大明的東風導彈,東風1、2兩個型號的導彈已經試驗成功,雖然隻能打400公裡,但誰又能說十年後這東風導彈能不能打1000公裡、2000公裡?
1824年8月8日,一輛輛軍用火車經過了中州鄭縣火車站,車站內的百姓不可思議的看著這些火車車廂外麵的塗裝。
隻見火車車廂上是一個兩把利刃的圖案,在兩把利刃的上方是日月旗和鐵十字的圖形,這兩個圖形像是彼此握手一般環繞著利刃。
火車站內一名中州炮兵大學的教授在看到這個圖案後跟身旁的人解釋道:“這是外籍軍團的標誌,鐵十字代表著普魯士外籍軍團。”
“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他們應該是我們大明和普魯士蜜月期的產物,成員多是10個明械師殘存的老兵、軍官。”
“根據編號應該是外籍軍團的大日耳曼師,按道理來講這個師不是駐紮在高麗的嗎?怎麼橫跨幾千公裡調防到中州腹地?”
聽到軍校教授所言的眾人更是好奇的打量著這些軍列,很快有一列火車停靠在鄭縣火車站內加注煤炭和冷水。
從軍列上走下來的士兵都是黑棕色的頭發,還有少量的金色,高高的鼻梁也預示著他們就是西洋人,不過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大明的軍裝,身上背的步槍也是大明11式半自動步槍。
“全員休息20分鐘,注意我們的紀律,不得打擾普通民眾的候車!”
“是,長官!”
領頭的一名大日耳曼師少校漢斯·施密特點燃了一根香煙觀察著那好奇的大明人。
麵對那些好奇的目光,漢斯·施密特沒有一點的意外,因為外籍軍團中隻有一個普魯士師,大明百姓平日裡見到的外籍軍團士兵大多是扶桑士兵、太平洋合眾國士兵、法蘭西士兵、毛子士兵等等。
像他們這些擁有西方麵孔,卻擁有黑棕色頭發的洋人可不常見。
在漢斯·施密特來到大明後,他就感覺這個地方很親切,當漢斯·施密特還是個孩子時,他的外祖父就跟他講過日耳曼人的起源。
他的外祖父老漢斯·馮·霍爾茨跟他講述日耳曼人的發源地不是什麼巧克力的家鄉,而是東方的高原省。
在眾多西洋人中,日耳曼人算是個特例,因為他們有8成的人都是黑棕色頭發,這在西方金發碧眼的世界裡算是個異類。
不少老日耳曼人一直堅信他們的祖先——雅利安人是來自東方,但是由於某些原因,他們的祖先雅利安人從東方遷移到了歐陸。
當在大明生活時間長了後,漢斯·施密特自己都認為日耳曼人的祖先——雅利安人必定是來自東方大陸的,他們是東方人種的一個衍化分支。
如果這麼算,他們日耳曼人祖先還跟大明人祖先是個親戚,一起在東方大陸生活過。
“施密特,我剛剛接到了司令部的電報,我們這次遠程拉練要參加夏季利劍軍事演習,並且我們大日耳曼師將會作為一個示範師,向其他國家展現帝國的軍事實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