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全暈倒,群臣自然也就顧不得聽顧廷燁和朱曼娘這一對怨侶的爭吵。
桓王,禹州團夥,宰輔,各位到了儲相這一級彆的高官,簇擁著皇帝移入了旁邊的偏殿,讓傳喚過來的太醫診治。
其他人湊不到跟前,也沒有被歸,各自回衙,回家。
沒有人搭理的情況下,白大郎和朱曼娘被拖離了殿內,可惜了白大郎一個鹽商,好不容易進一次皇城,進一次文德殿,竟然連一句話都沒說。
其他人包括盛長柏這些品級不夠的百官,就算是被扣留在了文德殿。
等候皇帝診治的結果,眾目睽睽之下,皇帝暈倒。
沒有一個明確結果下,不可能放這麼多人去外麵亂傳消息。
畢竟謠言的力度誰都了解,以訛傳訛的威力,不少人都見識過。
皇帝暈倒這種事情,經過幾手傳播,很容易就能傳成皇帝重病難醫,不久人世,直接去了,各種版本。
沒有皇帝身體情況明確消息的情況下,不說平民百姓,就是這些文武百官難免也會人心惶惶。
等了一刻鐘的時間,韓章才帶著幾位高官,施施然回到了文德殿:
“官家已經醒了,已無大礙,隻是一時氣急攻心,太醫行針用藥之後,官家已經醒轉了過來。”
然後韓章往上一拱手,這是要幫趙宗全傳話的架勢:“官家口諭,朕累了,顧侯一案罪證不足,等查證之後,擇日再審,都退下吧。”
韓章現在雖然膽子很大,但肯定沒有假傳聖旨的膽子。
看到韓章這些說,文武百官也就告退離場。
“這人不能又是故意的吧,趙宗全不會是道行大長,病遁大成了吧。”
出去了之後,盛長柏就開始在心裡嘀咕,趙宗全今天是不是又是故意的。
顧廷燁被自己後媽和孩子媽,扣上了一個弑父殺子的罪名。
怎麼看顧廷燁都很難解釋的清,已經是一個百口莫辯,洗不乾淨的局麵。
在小秦氏,朱曼娘的接連質問之下,顧廷燁隻能暴怒以對。
為了給顧廷燁解解圍,趙宗全不是沒有可能再裝上一波。
還是盛長柏品級不夠,距離皇帝太遠,沒看真切的看請趙宗全的情況。
如果有現在韓章的地位,就是給趙宗全直接把把脈,自己判斷一下真實情況,都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老趙家的人,身體不好,有精神病,壽數普遍不長,也是遺傳。
趙宗全雖然才三十多,正值壯年,但身體也說不上有多好。
真的就被氣暈過去,也完全可以說的通。
畢竟這麼許久時間,從趙宗全開始要不講規矩,給自己爹上尊號開始,趙宗全就沒遇到過什麼順心的事。
當皇帝還當的這麼憋屈,被憋出毛病,也很真實。
以目前掌握的情況,斷定不出來皇帝的真實狀態,盛長柏還是沒那麼安心,心裡沒底。….
在禦史台磨蹭到下班,下衙之後,盛長柏直接就奔海家去了。
畢竟老丈人,還是比盛長柏有地位,有資格,今天也跟著到偏殿去了,對皇帝的身體情況,怎麼都知道更多情況,比盛長柏更了解。
簡單的寒暄之後,盛長柏就直奔主題,翁婿兩個,也沒必要那麼客氣,外套。
畢竟兩個人關係確實不一般,不是一般的翁婿關係。
海家的子弟,隻是傳承海嶽父的血脈。
事業上,政治上,思想上,盛長柏才是真正的傳承者。
“嶽父,官家的身體,到底如何,今日官家是真的暈過去了嗎?”
“官家今日確實是氣急了,情況甚至都有一些凶險,太醫甚至都不敢大膽診治。”
按著太醫這個表現來說,趙宗全還真是病的不輕。
“本想著官家壯年上位,可以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官家行事肆意,親近奸佞不說,還是如此的身體狀況,實在是讓人憂心。”
海嶽父憂心的說道,也是一個標準的士大夫,有自己的政治抱負。
畢竟海氏一族,官員不少,海嶽父不缺權勢,家族傳承上百年,也不缺富貴,海老丈人讀書之後,不準備混吃等死,實現自己價值的地方,也就是政治了。
“唉…大周朝近年來還真是多災多難。”
趙宗全要是真的身體不好,也不是一件好事。
趙宗全身體不行,管理不來朝政,讓度出來的權利,不是讓給太後,就是讓給韓章。
其實都不是好選擇,這兩個人掌握了權利,也乾不出什麼正事。
兩個人最多就是能維持一個穩定,不適合大周現在危機四伏的局勢。
趙宗全雖然基本不乾啥好事,但是也清查了鹽稅,給朝廷搞了一波錢,增加了國家財政。
為了省錢,也支持著顧廷燁搞了軍事改革。
相比著來說,趙宗全還是有一個乾事的心。
願意乾事就比不乾事的強,就算趙宗全想要瞎搞,群臣也不是擺設,總會想辦法阻止。
總比大周朝堂一潭死水,表麵歌舞升平的等死好。
趙宗全既然是真的病了,當然就更可以名正言順躲在後宮養病。
朝會當然繼續鴿了起來,不為國事考慮的話,也沒誰真的喜歡上朝,天不亮就起床上班去。
短時間休息一下,大部分人其實還都是樂意的。
朝會雖然停了,但是也不代表朝堂就不運轉。
各個衙門,還是按部就班,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如果沒有什麼新政令,不出什麼意外事的話,朝會不辦問題其實也沒大影響。
白大郎和曼娘,狀告顧廷燁的案子,也不會因為皇帝躲回去就停滯,還是在各方的聯手之下,一直推進著。
想搞顧廷燁的人,也是真的多,顧廷燁私人的仇人不說。
進入政壇之後,也是惹到了許多人,遭到了許多的敵視。….
為了給顧廷燁定罪,案子查辦起來,還是挺多人賣力的。
為了確定顧廷燁,到底有沒有虐殺親子。
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孩子的墳墓找到,然後嘗試能否查驗出來孩子致死的原因。
這孩子還是很可憐的,夭折死的早就不說了,埋進去之後,還被掘了兩回。
之前顧廷燁跟著朱曼娘,發現了昌哥兒的墳塋,就挖掘了一次確認孩子的生死。
孩子第一次葬的也確實有一些了草,朱曼娘彆說給孩子準備什麼棺木,就是最低的喪葬標準,一席草席都沒孩子準備。
顧廷燁給孩子二次休墓,埋進去還沒有多次時間。
又因為查案,葬進去之後墓穴就又被掘了一次。
孩子不錯,但是遭了顧廷燁這個爹,又有朱曼娘這個媽,算是遭了老罪。
就是又被掘了一次,其實也沒有能證明顧廷燁的清白。因為屍體完全化為白骨的原因,已經很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