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治邦對策_影視從四合院閻解成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九十七章 治邦對策(1 / 2)

第929章治邦對策

秦州作為大周一個重要的邊境重鎮,兼具著和各種番邦交易,交好,交流的貿易責任。

在秦州這個地方執政,和其他內地地區,也是有很大區彆。

在秦州執政,主要的任務,是調和境內各民族的關係,以文化同化境內的異族。

修建城池,在重要的關口修建堡寨,加強和域外的各吐蕃部落互市交流,增強州府的軍事防禦能力。

盛長柏對這些本來應該是知州來做的工作,參與的興趣並不大。

到這邊主要還是想要了解一下番邦異族的情況,解決一部分戰馬問題是基礎。

最理想的情況,還是把這些人發展成大周的小弟雇傭兵。

秦州的治所是在境內的成紀縣,盛長柏到了之後,首先還是拿著官牌到衙門報道。

見到了知州和一些留在府衙當值的,簽書判官廳公事,軍事推官,漕官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戶參軍等一些府衙的幕職官。

然後就是去通判廳後衙安頓,等到晚上參加了一下州衙舉辦的接風宴,見識到了駐紮在秦州的幾位武官。

盛長柏就算是正式在秦州露了麵。

通判作為可以監督知州的二佐官,上任後第一件事,還是接手府庫。

查看賬目有無問題,府庫該有的物資,是否齊備。

以大周的國情來說,差額不大就在容忍範圍之內。

然後盛長柏也就簡單的查看了一下賬目,沒太深究。

就算大周的賦稅,已經有很大一部分都供給了西北,但是這個地方還是缺錢。

邊防的軍費開支,屬於填不滿的無底洞的狀態。

府庫被挪用,屬於這邊的常事。

掌握了府庫,做好自己本分之後,盛長柏也就沒再做什麼多餘的動作。

在秦州還是先熟悉情況,參加一些官員,商人,地主,鄉紳,文人的聚會。

把秦州城裡各方麵的重要人物,都認全了之後。

盛長柏就離開了秦州城,第一步先在自己的地盤上轉上一轉,了解了具體情況再說。

秦州雖然級彆不低屬於節度州的級彆,地方也不算小,麵積要大過一般的州府,但是轄區範圍之內也就四個縣城。

成紀,隴城,天水,清水四縣,更多的地方,是修建的具有防禦性質的堡寨。

這些地勢險要之處的堡寨,開始修建於仁宗朝的時候。

也是仁宗朝的時候,西夏才崛起,建立了政權。

然後西夏入侵大周,把韓章給揍的頭破血流。

大周在西北的戰略就從主動開拓,進入到了被動防禦模式。

防禦就是修建堡寨,構建完整的防禦線。

凡稱之為寨的,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稱之為堡的,大者周二百步,小者百步。

大於九百步的,已經脫離了堡寨的級彆,也就可以稱為城。

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大周在西北修建了上百用於軍事用途的堡寨,遍布秦州各處。….

就是標準最小的堡,周長也要一百多米。

在生產力不足的大周,在秦州這種地勢上,修建堡寨。

單是一個堡寨都不能算是小工程,何況是修建的秦州境內到處都是。

拋開那些龐大駐軍的耗費,隻是這些工程,就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這也是大周財政,越來越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大周和遼國簽訂的協議,大周不能在北疆邊境,修建軍事的原因。

西北地區,就是大周修建軍事的最多的地方。

秦州又是西北地區修建軍事最多的地方。

看到了這些修建在交通要道,地勢凶險之處,肩扛人挑修建起來的堡寨,其實還是挺讓人震撼的。

但是隻從表麵,就能看得出來工程,是奇跡一般的難度,就知道修建過程中的朝廷,百姓的犧牲有多大。

付出的挺大,防禦能力,也見不得有多好。

盛長柏花了半個月時間,把秦州簡單的視察了一圈回來,知州就找上了盛長柏。

畢竟是兩個人搭班子乾事,總是要先溝通一下的。

“盛禦史,不知道你對咱們秦州民風印象如何?”

知州還叫盛長柏禦史,也是盛長柏的侍禦史職位,沒有被新帝收回。

中央監察部門二把手,也是盛長柏的最有地位的一個身份。

新帝還是夠意思的,保留著禦史的身份,在西北幾路,盛長柏就有底氣不虛任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確定和汴梁,乃至是南邊的民風,有許多的不同,西北的民風還是要豪爽很多。”

處於邊境,隨時麵臨異族生存威脅,漢族和異族雜居,相互影響。

秦州算是盛長柏在大周長期經曆過的這些地方裡麵,最尚武的一個地方。

也不隻民間尚武,就是這邊的邊軍,也要比汴梁的禁軍悍勇一些。

大周的禁軍輪轉戍邊政策,多少還是有一些作用的。

太平環境下的汴梁禁軍,明顯比邊境的禁軍,氣勢要差不少。

當然了,西北地區也就是整個陝西幾路,大概駐守了三十幾萬的軍隊。

這裡麵的禁軍,占比其實還不到一半。

除了負責打雜,雜役的廂軍之外,西北也有自己的軍事力量。

就是可以說大部分都是由本地子弟為主要人員組成的鄉勇。

這些鄉勇也可以說是西北各方,最強大的一股力量,就是大周朝鼎鼎有名的“西軍”。

這些年西軍隊戰力,已經不輸於普通的禁軍指揮。

如果禁軍沒有改革,持續性的腐敗,荒廢下去。

這些西北鄉勇,戰鬥力超過禁軍,隻是遲早問題。

“這裡畢竟是邊州,百姓和軍隊時刻麵對著西夏賊兵的威脅,和其他自然也不一樣。”

秦州的知州姓王,三十多歲不到四十,也算是朝中的重點培養的對象。

畢竟秦州這種地方,屬於邊疆重鎮,朝廷任免秦州的官員,從來都很是慎重。….

現在馬上就要退居二線的韓章,當初也任職過秦州知州。

王知州在大宋的這麼多文官裡麵,也算一個知兵之人。

十多年前中進士之後,就一直在西北地區任職。

了解兵事,又了解西北,所以才能擔當秦州知州這樣的重任。

單從履曆上來看,王知州確實是比盛長柏的屢例,更適合擔任秦州知州。這個王知州,也和盛長柏的交際圈,沒什麼乾係,和王舅父家沒什麼淵源,也不是海家的故吏。


最新小说: 追光的霧 影視世界逆襲的炮灰 祖國分配對象後躺贏了[七零簽到] 無上大道 被吃絕戶?侯門主母重生殺瘋了 揚她骨灰後,瘋批帝王一夜白頭 表小姐今天也不想做皇後 侯府奶娘靠功德係統卷成大秦第一女相 世界升維 說好低調行事,你張嘴就吞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