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柏拜相之後,要做的事,首先就是構築北疆的防禦線。
做這些事情,主要是為了後人考慮,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世。
大周目前經過勵精圖治,國力鼎盛,已經中興。
遼國政府腐朽,國內內亂不止,局勢混亂不堪。
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敵弱我強的局麵,其實不大需要防線,隻靠基本的地形天險,就足夠防禦北方。
但是現在不需要,不代表以後不需要。
草原遊牧民族,一直都是起起落落,總有種族沒落,也總會有種族崛起。
但不管是哪個部落崛起,強大起來的草原民族,無一不覬覦中原肥沃的土地。
像秦始皇一樣修建長城,修駐北疆防線,抵禦遊牧民族入侵中原。
才是真正可以長治久安的解決之道。
現在大周欺負一下沒落的契丹,其實解決不了邊患。
隻會為另外的草原民族崛起,創造更好的崛起環境。
壓製著契丹,逼迫著契丹向北發展。讓契丹去壓榨草原上其他民族。
北方也許還能太平的長久一些。
大周是可以繼續北伐,確實有實力占領更北部的草原,漠南,漠北。
對契丹亡國滅種可能有難度,但把契丹往北趕幾百裡不難。
但是以漢人為主的大周朝,其實不具備占領草原的能力。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草原隻意味著貧瘠,不適合耕種。
勞師遠征,後勤線太長,花費大代價占據下來草原,也沒有開發的能力,得不到應得的利益。
國家雖大,好戰比亡。
打西夏,征遼國,其實都是在為大周的財政減負。
所以盛長柏才會支持,沒有利益的戰爭,不要說盛長柏不支持。
滿朝堂也就隻有一心,想要比肩唐宗漢武的皇帝,為了名聲,有開拓的想法,但也不堅定。
要移民實邊,要修卡築城,要派軍駐守。
農耕民族在草原沒有生產能力。
想要控製草原,都要靠中原的輸血,任何措施都是要付出大代價。
就算盛長柏知道草原有不少的資源,
不是隻有牛羊和草藥,更有不少的能源和礦產資源。
也沒有什麼用,因為生產力有限的原因。
大周境內的礦產資源,除了可以做貨幣的金銀銅算是稀缺之外。
其他方麵的資源,對於朝廷來說,其實完全夠用。
草原是上有煤和鐵,也確實有一部份礦容易開采。
但是考慮一下運輸問題,成本上也不比大周境內的礦產有優勢。
解決了西北,北疆的邊患,大周不太平的地方也就隻剩下南方。
南境的交趾等國,對中原政權來說從來都不算大威脅。
有一些國家,發展的不錯,是會跳出來,試圖和中原照量一下。
但往往中原政權,隻需要派出一支偏師,就可以把南方國家揍的頭破血流。
….
跪地祈降,每一次出兵南境,都可以確保南境太平幾十年。
對於南蠻之地,大周依然沒有什麼占領的興趣。
熱帶雨林的氣候,還是不適合漢人生存。
大周連自己的領土,嶺南都開發不了,完全無力占據更南的交趾等地。
官員連嶺南都不願意去,讓嶺南發展成了大周貶官流放的集中地。
更南方的化外之地,大周也就沒有官員願意去。
官員和百姓都不願意去,也就說不上實際控製。
想要擴大領土,還是要一步一步的來。
開疆拓土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是跑馬圈地占領住,就一切ok的事情。
都代表著後期的巨大投入,現在的大周,已經占領完附近的膏腴之地,沒有向外開拓的動力。
沒理由自家的好地都沒種完,就非要去種彆家的荒地。
之後的話,盛長柏為相的主要重心,還是發展內政。
其實也就是管理好朝廷的六部。
吏部是朝廷最重要的一部,人是一切都根源,不管什麼事,都是人來做。
設置更為嚴格的監察製度,監察人員不說配置到縣一級,起碼也要配置到州一級,盛長柏設置想對標現代的紀律,考慮到地方上沒幾位官員,太不現實,才作罷。
六部之中排名第二的算是戶部。
戶部除了管理戶籍那些事,主要要做的其實還是財政,財政就是開源節流。
進一步解決大周的冗員,以前都是解決彆家的冗員。
現在要解決的是趙家的冗員,趙家這些對國家沒有貢獻,還吃著國家財政的人,也太多了一點。
不用去想,也知道隨著國家安定,老趙家的人口又會有一個爆炸式增長。
沒有異族幫老趙家解決人口過勝的問題,隻能大周自己解決。
減少外戚的蔭封是一方麵,另外的就是讓老趙家的子孫,脫離國家財政的供養,自謀生路。
放開對趙家子孫,從政從商的限製。
這種事情,趙家人有不願意的,也有願意的。
跟皇帝血親越近,封賞越厚,越舍不得脫離國家財政。
和皇帝血親越遠,封賞越少,有的都不夠自家生活,又被限製住了生計,更希望能獲得自由。
定下之後,除了特殊情況之外,基本上也就皇帝的五服以內,能夠享受財政供養。
人數算是在可控範圍之內。
開源的話,盛長柏還是盯上了海貿,從彆國掠奪資源,供養大周。
眾所周知,大周以東,有一個島國,國小民弱,但銀山銀礦最多。
盛長柏也就派船派兵出海,支持島國內亂爭鬥。
通過軍事,貿易,軍火,各種手段攫取島國的金山銀山。
然後就是禮部,禮製方麵,不好更改太多,這是文臣限製皇權的武器。
能改革的還是禮部負責的科舉,科教興學,大興教化自然不用說。
….
盛長柏也在其中夾帶自己的私貨,繼續增大科舉裡麵,數理化的比重。
為大周埋下一份科學的種子。
第四個兵部,從大周沒有邊患開始,大周的軍隊,就可以從走量,轉為走質。
走精兵路線,提升軍隊戰鬥力,減少軍隊的開支。
大力發展耗費最小的民兵製度,使用民兵鄉勇維護地方治安。
第五個是刑部。
大周的司法,其實還是執行的還不錯。
各種律法條例,各種刑偵手段,其實相比前朝都有不小的進步。
但盛長柏還是支持修訂了新的律法,查漏補缺,去蕪存菁,幫著大周修訂更完善的律法。
大力在百姓之中,進行普法教育,減少民間的犯罪案件。
最後一個是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