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身家夢回巔峰
“行了,這些家具算是做完了,等著油漆乾了,再晾上一段時間,就可以換上了。”
劉洪昌和六子,又用了一個周的下班時間加上一個調休日,算是把家具給收尾。
“哥,咱們接下來做什麼?”
“接下來,接下來就要開始賺錢了。六子,你看到這是什麼了沒有?”
劉洪昌拍了拍家裡的收音機問道。
劉洪昌家裡這個收音機,是一台紅燈牌的711,用了差不多已經有十年,這東西在七十年代,也算是一個網紅型號。
將近二百萬台的產量,完全可以說是一款街機。
“這不就是收音機嗎,又不是什麼稀罕的玩意兒,哥你不會就想著從這方麵賺錢吧?”
到了八十年代,收音機這個東西,在農村可能還有一點少,但是在城裡,普及率真的不能算低。
“對,你沒想錯,就是通過這個賺錢。”
這個年代,最安全、最正當的方式就是通過手藝賺錢。
因為這年代的工人數量龐大,像是木匠、廚子,鉗工等等各種技工的數量,都挺多。
會的人多了,就會形成內卷,所以時代都一樣,手藝就賣不上價格。
收音機這個東西,大小也是一個電子產品,需要懂的一些電路知識。
在居民文化程度普通還不高的年代,電子類的知識,相對來說天生就是一個行業門檻。
“哥,這個要怎麼賺錢啊,這東西現在挺好買的,伱就算有路子,倒騰這個根本也不可能賺錢。”
收音機雖然還是要票,但是計劃經濟時代,各種票據都是根據生產量來增發。
收音機的產量不小,所以收音機票相對的也就最多。
一張票就是拿到黑市上,也賣不到十塊錢。
而且收音機票也是真的好買,不存在去了黑市,想買買不到的情況。
所以倒騰收音機,根本就沒什麼太大利潤空間。
“咱們不靠倒賣賺錢,哥會修收音機,你不知道吧?”
收音機這東西,說耐用就耐用,一些大牌生產批量大的收音機,技術成熟,有的用幾十年都不出問題。
但是說不耐用,也是不耐用,好多雜牌,實驗型號的收音機,因為原件或者是設計有問題,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就會出問題。
像劉洪昌家裡這種安安穩穩用上十年的,可以說也是少數。
收音機壞了,也不同家裡的房子、家具,哪裡出了毛病,自己動手或者是叫上一個瓦匠、木匠,輕易就能收拾的了。
所以修收音機,算是一個有錢途的技術。
新的收音機按著檔次的不同,要四五十、七八十、一百多塊錢。
修一下,收個十塊八塊的不算過分。
“哥,我都聽人說了,你連初中都沒讀明白,還能修收音機?”
劉洪昌說一下自己懂木匠活,六子願意相信。….
畢竟劉洪昌確實動手能力強,擅長各種動手的活動,不論是動手乾活,還是動手打架,劉洪昌都能拿捏。
但是修收音機,需要電子知識。
這東西和數學一樣,說不會就是不會。
文化方麵,劉洪昌並不能讓六子信服。
“大膽,你現在連你師傅都敢質疑了。也不挑時間了,就今天了,就現在,你出去到廢品站,看看有沒有壞的收音機,有的話,就挑一下品相好的,買回來幾個,看我怎麼給你修好的。”
收音機這玩意多少也算貴重物件,就是壞了,找不到人修好,或者是修了也沒修好,一般的家庭也會舍不得賣廢品。
當廢品賣也不值幾個錢,不如留在家裡當一個裝飾品。
這也算家裡曾經條件還不錯的一個證明。
但是人口數量上來了之後,還是會有一部分人,不在乎這個,會賣掉壞收音機。
想要找太多的數量肯定不好找,但肯定會有一部分。
“行,我去廢品站買廢品去,哥你不一塊去啊?”
“我去百貨大樓買工具和零件去,不然空口白牙的就能把東西修好啊?”
兩個人分頭行動,六子去廢品收購站,劉洪昌去百貨大樓。
電表、烙鐵、各種型號的電阻電容、電池喇叭,買完了之後,劉洪昌也就徹底的赤貧。
在發工資之前,想要買包煙抽,買瓶汽水喝,都要指望每天的係統簽到。
等到二個小時之後,劉洪昌才和六子在老劉家碰頭。
六子花了六塊錢,收回來了兩個外表八層新的收音機。
這東西外殼基本都是木頭,賣廢品怎麼都不可能值錢。
很多人叫收音機戲匣子,就是因為這東西看外表就是一個木頭匣子。
東西既然已經收回來,劉洪昌也不磨嘰,立馬也就乾了起來。
拆開了之後,測量之後發現就是燒了幾個電容。
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這年代很多的人,就都不會修理。
也就幾分鐘的功夫,劉洪昌就把東西拆開又組裝了起來。
插上電,收信號試聽:
“話說那天…”裡麵講的評書。
“有聲了,嘿!”六子隻覺得驚奇。
“怎麼樣,看懂了嗎?”
劉洪昌一臉平淡,這東西對劉洪昌來說,太簡單了,沒有難度,都不如木匠活有成就感。
“沒看懂,但是哥你是真的能行,真的會修理這個。”六子先搖頭,後點頭。
“沒事,多看多學,師傅這一身的本領,夠你八輩子學的。”
修後麵一個的時候,劉洪昌就開始了教學。
劉洪昌初中是混下來的,六子其實也差不多,沒好到哪裡去。
初中本來學的就不怎麼樣,還過了好幾年,知識已經都還給了老師。
從初中物理,一點一點的幫六子講解起來。
其實這年代的電子元件,因為技術原因做的都很大,修理起來的難度並不高。….
一般的收音機,都是三十多厘米長,十厘米左右的寬和高,大型號的還能再大一倍。
這麼大的體積,裡麵就百十個元器件,一個電容電阻都有米粒那麼大,也就很正常。
修第二台的時候,雖然是一邊修,一邊幫六子講解。
但是也沒用多長時間,不到半個小時,第二天收音機也就修好。
“你把這兩台收音機都帶走吧?”修完了之後,劉洪昌對著六子說道。
這兩台收音機的本錢,還都是六子出的。
不是劉洪昌沒想到給錢,隻是因為自己錢不多,還要去采購工具零件,六子要墊資,劉洪昌就沒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