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厚墩子回城
劉洪昌回家後還是先和兩個孩子玩一會兒,沒進化成熊孩子階段的人類幼崽,還是挺好玩的。
劉洪昌帶孩子多了之後,不會去嬌慣孩子。
孩子並沒有什麼變熊的跡象,還是挺懂事的。
“行了,你看好兩個孩子,我趕緊去把菜給做了。”
本來王翠蘭是沒這麼多家務的,原本老劉家五個成年人,每個都可以做飯、搞衛生、乾家務,幾個人分擔一下,是挺輕鬆的事。
但是在吳小英懷孕,劉運昌兩口基本廢了的情況下,王翠蘭這邊就承擔了更多。
當然了這樣優待大兒媳,也是王翠蘭自己樂意的事情。
要不然這年代,跟大熊貓一樣,被保護起來的孕婦,還是挺少見的。
即使已經有了孫子孫女,大兒子沒後,也是老太太的一塊心病。
王翠蘭還是很願意看到大兒子、大兒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的。
對吳小英的情況,跟劉運昌夫妻一樣的緊張,不願讓吳小英多乾活。
“你休息吧,我去做飯。”
搞事業的事,不管怎麼樣先不說。院子的事情有了眉目,劉洪昌心情挺不錯,想要多做菜,開心一下。
“我也去。”
楊麥香的聲音從外麵傳了過來。
沒比劉洪昌晚太久回家,劉洪昌就是在家裡逗了會兒孩子,楊麥香就也回來了。
“那就我們兩個去了,媽你還是看好她們兩個就行了。”劉洪昌對王翠蘭說完,就和楊麥香去了廚房。
因為家裡又是孩子,又是孕婦,劉洪昌每個月交的生活費也足夠多,王翠蘭買菜買的還是挺大氣的,各種食材備的挺齊全。
有豬肉,有羊肉,有排骨,有雞,留下半隻雞,吳小英燉個雞湯。
其他的食材,劉洪昌都可以使用。
雖然這些東西,王翠蘭肯定不是想一天就造了的。
但劉洪昌的選擇,就是都給用了,炒個土豆白菜的,也不值劉洪昌動一個回手。
該炒的炒,該燉的燉,該炸的炸,兩口子配合著就做了起來。
“麥香,這個周咱們還是同一天休息吧,休息了之後咱們一塊看看院子去,合適就買一座,搬出去住。”
“真的要買院子嗎,買院子和家裡又有什麼區彆?”
買院子這個事,劉洪昌之前也知會過楊麥香。
楊麥香總體是支持的態度,甚至願意把自己工作多年存款都貢獻出來。
唯一的一點分歧,就在於住過娘家樓房的楊麥香,還是覺得樓房更好。
衛生間,水,暖氣各方麵配套的差距,還是確實存在的。
“院子的好處就是大啊,樓房都是隻有那麼點地方,哪夠孩子活動開的。其他的問題,我會解決,肯定會讓伱住的比樓房更舒服。”
對於劉洪昌來說,平房相比於樓房的各種缺陷。
其實並不存在,可以通過裝修花錢解決的事情,那就都不難。….
但是這年代的樓房,沒有商品房。
都是各方麵自己蓋的福利房,真沒有麵積大的。
普遍就是三四十平、五六十平。
就是偶爾有一百多平的大屋。
能分到這麼大房的,級彆不會低,不可能缺錢,不可能賣自己的房子。
“行,要換到哪一天,你提前跟我講,我和她們調個班。”
“那就周末的時候吧,周末的時候,人家房主也會不上班,有空閒才更好談這個事。”
六子主要不自己做主,執行能力還是讓人放心的。
每天下班了之後,都是幫著劉洪昌去看院子。
到周末的時候,也給劉洪昌看好了兩處,還算可以的院子。
到了周末,劉洪昌一家四口,六子一家兩口,就一塊出門看了院子。
在寧州這個地方,也不好要求太高。
地方本就沒什麼底蘊,在之前的年代,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大城。
沒太多的有錢人,所以也就沒什麼太好的老房子。
看了幾座院子之後,都不夠理想,想要買了就拎包入住,有點困難。
綜合考慮之後,劉洪昌還是選擇了買一個地段。
買房子這種事情,無論什麼時候,選擇地段好的,都沒錯。
“就這個院子吧,離老劉家和你娘家都不算太遠,距離單位和學校也近。”
劉洪昌看上的是,市中心的一座二進院子,不說十幾間的屋子。
單是前院和後院的空地,就有一畝多,在院裡種花種樹,養雞養狗種菜的都沒問題。
才要三千五百塊錢,這個性價比,劉洪昌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這房子看著還不如咱家房子,太破了一點吧?”
這處院子是一處原來歸公,這兩年又發還給個人的房子。
除了好多年沒經過妥善修葺,有一些破舊,有的屋頂有一些漏水,院子在其他方麵,沒什麼問題。
房主是因為修繕不起房子,分給幾個孩子也分配不公,才決定賣掉房子的。
“破一點沒什麼,咱們可以裝修。你要不喜歡這種木瓦房,咱們推了重建成水泥磚房,也是沒問題的。”
“到是也不用這麼折騰,除了破了一點,其他方麵還是挺好的。”
“那就這樣吧,等裝好了,咱帶著媽也來看看。”
把房子買下,又不怎麼合規的把房子給過戶。
劉洪昌就又忙了起來,裝修這個大院子,比老劉家還是要麻煩太多。
劉洪昌和六子,兩個人自己乾,肯定是乾不完的。
想要開始搞事業之後,劉洪昌和六子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自己在動手裝修房子,做家具去。
不過這幾年,改開的還是有效果的。
起碼農村進城的打工人,多了很多。
找工人不難找,基建方麵的各種人才都有。
換門窗,換磚瓦,鋪地磚,刷新漆,重新鋪設水電,通下水道,趁著五六月份,天氣合適的時候。….
劉洪昌就開始裝修了起來。
買院子的錢,比劉洪昌預計的要少,裝修上麵多花一點,也不超支。
劉洪昌拉上六子,輪流的做監工。
師徒兩個人,在單位都比較自由。
蘇猴去省城學習之後,姚國發純指望劉洪昌師徒乾活。
自然各種的優待兩師徒,哄兩個人乾活。
每天每人上班時間,溜出去兩個小時,盯著裝修沒啥問題,不難操作。
不精雕細琢,雕梁畫棟的情況下,也不需要特彆高的工藝。
初期的裝修,進行的挺順利。
劉洪昌買了一座院子,院子變成了工地之後。厚墩子才從煤礦回到城裡,在高俊玲那得了消息之後,才到二食堂來找劉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