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雖然老周家,現在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但是真的日子過的不如從前的也就隻有一個周蓉。帩
當然了這是在外人看來,可能對於周蓉來說,到了貴州離馮化成更近,要比在吉春和馮化成相隔千萬裡幸福多了。
給周誌剛寫過信了之後,第二封信是寫給周秉義的。
除了代筆李素華給寫的之外,周秉昆也加上了一些自己的私貨。
最重要的就是清清楚楚,添油加醋的告訴周秉義,周蓉潤了之後,周蓉自己過的有多開心,給老父母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至於李素華有多惦記周蓉,天天在家裡給周蓉織毛衣。
周誌剛有多擔心女兒,為了得到周蓉的消息,老周有多麼卑微。
這些就不能和周秉義多說了。帩
周秉昆知道周蓉多會哄人,所以沒事的時候,也要在周秉義這邊,給周蓉上上眼藥。
周誌剛和周蓉沒有直接聯係,不會給周蓉寄錢。
李素華這邊想給周蓉寄錢的想法,會被周秉昆堵死。
周秉昆也沒忘記,周秉義一個月三十二塊工資,每個月是可以省下十塊錢的。
剩下就是防著周秉義這邊,就可以對周蓉實施全麵的經濟封鎖了。
每個月能省下十塊錢,做點什麼事情不好,都是一個有對象的人了,何必要填周蓉的大坑,所以周秉昆就不斷的提醒周秉義,要對郝冬梅好一點。
最後一封信,就是寫給周蓉的了,這個周秉昆就沒有添加自己的私貨了。帩
相反周秉昆還把自己的近況給刪去了,並不希望給周蓉彙報什麼自己的情況。
按著李素華,家裡一切都好,讓周蓉自己在外麵好好的中心思想,給問候一下就完了。
“媽,信都給您寫好了,您這幾個月存下來的錢,也可以給我了吧?”
寫好了信,周秉昆對著李素華說道,三個月時間也就到了,等過幾天發了工資,周秉昆也就可以買自行車了。
又寫了信,能和丈夫和兒女通信,李素華心情不錯,還有心情和周秉昆開起來了玩笑“怎麼,媽養你這麼大,還供你讀書,讓你幫媽寫幾封信,你還要跟媽提條件啊?”
“這哪是提條件啊,這就是一個請求,提條件的話,我就在寫信之前提了。”
周秉昆說完,李素華就從炕櫃裡麵,拿出了老周家存錢的小木箱,開始數錢“秉昆啊,你這才發幾個月工資啊,就夠買自行車的錢了?”帩
“那哪夠啊,這不是著急用自行車,我就先從工友那邊借了一部分錢嗎,等以後開工資了我再慢慢還。”
“就你一個月十八塊錢的工資,三天兩頭的還要吃肉,你一個月能省下幾個錢哈,借了錢什麼時候能給人家還上?”
說起吃的好一點的事情,李素華就會不停的絮叨,周秉昆一直都是左耳進右耳出,當做沒聽到。
“整天就吃棒子,紅薯和土豆,我在木材廠當搬運工身體也扛不住啊,我都十七虛十八了,長的還沒有我哥高,不吃點肉補補,那怎麼能行,以後不就成一個小矮子了嗎。借的錢我要是還不上,就隻能指媽您了。”
“老周家都是艱苦樸素的人,怎麼出了你這樣一個敗家玩意呢。”李素華半是寵溺,半是責怪的說道。
絮叨歸絮叨,李素華從來都算不上一個嚴母。還是數出來了六十塊錢,交給了周秉昆。
“對,我也覺得不應該。我這種就應該去農村,接受一下再教育去,誰讓周蓉把我機會搶了呢。”帩
…
發了工資之後,周秉昆就從區裡的供銷社,買了一輛永久二八大杠。
這下子周秉昆在光字片,這幾條街上算是最靚的仔之一了。
本來周秉昆就因為家裡的房子,比其他人家大不少,讓其他人羨慕。
又是今年新參加工作的這批年輕人裡麵,最早買自行車的。
加上現在是做電工這種技術性工作,比在搬運班賣苦力,體麵多了。
在光字片算是一個各方麵都挺優秀的小夥了。帩
隻不過周秉昆就算是在光字片挺優秀,除了得到幾句街坊鄰居的誇獎外,也沒其他什麼用。
有個好名聲,就連提高一點,婚戀市場上檔次的作用都沒有。
光字片作為吉春市有名的貧民區,屬於整個吉春的姑娘,都不願意嫁進來的地方。
就連光字片自己的姑娘,大多也都不願嫁光字片。
就算願意那也不行,光字片這邊的姑娘,都是一些歪瓜裂棗,長的五官端正,就可以算的上是一枝花了。
所以找對象的這個事情,周秉昆指望相親可能是不行了。
有了自行車,活動起來方便之後,周秉昆又增加了,去電影院門口找鄭家人消費的頻率。帩
天氣也熱了起來,沒少讓李素華一起跟著吃冰棍。
因為大多數都是鄭大娘一個人在賣糖葫蘆和冰棍。
鄭娟畢竟手腳要靈便不少,要在家裡做各種手工活,賺錢補貼家用。
因為不願意下鄉,鄭娟糧食定量被取消了之後。
每個月要多花好幾塊錢,買糧票或者去黑市買高價糧。
鄭家的日子要比之前的時候過的困難挺多,需要多賺錢,人自然就多忙碌不少。
見到鄭娟的時候不多,但是周秉昆和鄭大娘的關係,處的挺好。帩
和鄭大娘處好了關係,起碼能足夠了解鄭家的情況。
目前的收入和支出,鄭家還支持的下去。
鄭娟短時間之內,也就不會有因為想減輕家裡負擔,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想法。
…
“係統,簽到。”
“恭喜宿主獲得現金一元,桃酥一斤。”
周秉昆還是起床之後,就先簽個到,白嫖一波,心情愉快一整天。帩
然後起床打幾套拳,活動一下,洗漱,吃飯,然後去上班。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生活,對於周秉昆來說,也就娛樂少了一點,其他方麵,周秉昆還是挺喜歡的。
其他人也都很正能量,挺滿足,因為這些人很多都是從解放前苦日子熬過來的,對比一下,現在一年比一年的日子好,也都挺滿足。
這種慢節奏的生活,適應了之後還是會覺得挺愜意的。
這種沒什麼波瀾的日子,過的很快,三年時間很快過去。
時間就來到了72年的秋天,在東北這邊其實也沒多長時間秋天,這才是十月末的時候,已經下了好幾場鵝毛大雪。
溫度也早已經是零下十幾度,現在算是冬天也很合適。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