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試成績出來之後,滯留在東京的舉子,采買了各種本地稀缺的商品物資之後,就匆匆的離開了東京。
東京城的高消費,對於普通的平民之家,還是太高了一點。
大多數沒考中的外地舉子,雖然留戀汴梁的經濟繁華,文學繁榮,受著經濟製約,還是傷心,難過,不舍的離開了汴梁。
走的時候,隻能暗自下著決心,三年之後再來。
少了幾千個最喜歡聚會鬨騰的舉子,東京城裡總算是消停,清淨了不少。
等到三月,盛長柏又參加了,在皇宮裡麵舉行的殿試。
大周朝的皇宮,不算太大,周長隻有五裡,跟明清兩代的故宮相比,還是要小上很多,大概也就相當於四分之一。
有大周立朝的時間不長的原因,也有從大祖到現在四任皇帝,都不算奢侈,沒有大修宮殿的原因。
大周朝皇宮,隻有在大周朝定都的時候,大肆修建了一些殿宇,保持著一點必要的皇家體麵。
隻是建造幾十年的大周皇宮,遠不能和建造四五百年的紫禁城相比。
見識過高樓大廈,又見識過紫禁城這種古代建築技藝巔峰。
盛長柏第一次進皇宮,也就沒有和其他準進士一樣,沒見識的看得個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殿試的氛圍,還是要輕鬆不少,沒有罷黜,隻是排個名次。
這三百多位準進士,心裡的壓力都不算大。
考生們能有今天不被罷黜的好日子,也是先輩們用血汗換來的。
多虧了之前,有殿試被罷黜了的考生,投了西夏和大遼。
大周朝的皇帝,馬上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能考到殿試這一步的考生,大小都是一個人才。
就算發上一份俸祿白養著考生,也比考生投身異族敵國資敵了好。
大周朝不管是武官,還是文官,已經白養了太多人,也不差殿試本該罷黜的這一個兩個。
考生被內官帶領著,到了集英殿,按著省考的名次,依次落座。
盛長柏也第一次看到了老皇帝。
居移氣,養移體,掌握著大幾千萬人口的生死。
身居高位幾十年,老皇帝還是挺有威嚴的。
在集英殿,出了一下題目,待了一刻鐘,老皇帝就被內官攙了出去。
明顯的看出來,皇帝的身體不好,看得見的虛弱。
難怪能參加朝會的大臣,整天就是想著讓老皇帝,早日立儲。
皇帝都這樣了,當然不可能和這些考生一樣,在考場待一天。
皇帝待上一會兒,表示一下這些考生,都是天子門生,也就達到了目的。
殿試畢竟是在皇宮,隻有一天的考試時間,題目當然也就出的少了一點。
當然了這個事情,全看皇帝的喜好,這次殿試,皇帝就出了三道題。
經義,論,策,各一道。
前兩道,經義和論,普普通通,沒什麼新義。
考試的最後一題,沒出意外的,老皇帝還是提出來立嫡,立長,還是立賢的問題。
這就需要猜測老皇帝的心思了,老皇帝提出的立嫡,立長,還是立賢。
許多人會以為,老皇帝在問,邕王、兗王兩個大侄,應該怎麼選。
盛長柏就很明白老皇帝的意思,老皇帝一直和朝臣,僵持著不立儲君。
明顯還是希冀著,自己可以生一個兒子。
皇帝又不是不能生孩子,不說生了十幾個閨女,就是兒子,皇帝也生過三個。
隻不過皇帝的兒子,都沒有長大,全部夭折了罷了。
說皇帝老,其實皇帝也才五十,在古代算是老年。
但這個年紀,男人明顯還沒有完全失去生育的能力。
有可能生育下自己孩子的情況下,老皇帝怎麼可能,舍得把江山交給自己的大侄。
不要說是皇帝的位置,一大片的江山。
就是普通人家的兩間茅草屋,幾畝田地,能傳過自己親子的情況下,也沒人願意傳給過繼的大侄。
盛長柏很讚同盛紘的為官原則,謹慎,低調,不結黨,不惹是非。
策對裡麵,盛長柏沒有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文章裡麵還是表現出了一些對立嫡的支持。
隻是這一個觀點正確,盛長柏就超過了這殿試裡麵一大半的人。
為了取得一個好的名次,對老皇帝支持一下,不磕磣。
當初還有詩賦考試的時候,那些考生,對皇帝更諂媚。
考詩賦,就是替皇帝,替朝廷歌頌功德。
比的就是誰最會拍皇帝的馬屁,誰把皇帝拍的最舒服,拍的最清新脫俗,誰的成績就更好。
支持一下,皇帝立嫡,盛長柏也不虧心。
什麼立長邕王、立賢兗王,都是不太靠譜的事。
這兩個親王,邕王占了一個年長,子嗣眾多,但是庸碌不堪,不思上進。
兗王雖然有一些能力,能力不多暫且不說,還沒被立儲,就開始飛揚跋扈,不懂得偽裝低調,也不是人君之像。
這哥倆真要選一個的話,相對來說,還是邕王更靠譜一點。
大周朝祖訓,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庸碌一點問題不大,隻要不是昏庸就行。
找一個精明強乾的宰相,挑選一批精明強乾的大臣。
也耽誤不了治理國家的朝廷大事。
殿試出來,盛長柏就真的放鬆了,經義典籍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了。
...
相比於省試的一萬多份試卷,單是批改就要小一個月。
殿試這三百多分考卷,批改起來速度就快多了。
殿試後的第三天,成績也就出來了。
表麵看皇帝是主考官,但是皇帝可不會把每份試卷都看一遍。
都是閱卷官,批改過後,挑出來五份或者是十份的考卷。
讓皇帝定一下前幾名的名次,後麵那三百多分考卷,老皇帝哪有精力,一份一份去看。
普通皇帝一般也就看五份,十份試卷,老皇帝也算仁厚,年輕的時候,可能還會選擇多看幾分看卷。
到了這個時候,身體不好,還要把精力花在後宮造人身上,當然不會選擇多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