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蓮生了娃,在農村再坐一下月子,等到下半年小學開學,孫家都不一定能搬過來。
84年的春節,王滿銀一家是回罐子村過節。
相比於在城裡,王滿銀這種農村人,還是在農村過春節更有氛圍。
臨近春節,天南地北的村民,都開始回鄉團圓。
王滿銀也初步見識了,春運的威力。
公共汽車,自行車,三輪車,拖拉機,摩托車,驢車,原西到米家鎮的這條路上,擠滿了回鄉的各種車輛。
王滿銀也體驗了一下,八十年代堵車的感覺,很新奇,很複雜,很懷念!
罐子村的春節過的依然是很熱鬨,除了少數幾家,其他村民家裡,都說的上衣食無憂,有錢沒錢的村子,從過年放炮的時候就看的出來。
罐子村年三十的煙火,可以把整個天空都照亮,不隻是王滿銀一家的功勞。
孫家過春節,依舊不團圓,隻回來了一個蘭香,沒有蘭香對象,省副書記家的公子,也沒有孫少平。
孫少平今年不回來過節可以理解,畢竟孫少平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自己一個人跑回來,惠英嫂子和明明就孤獨了一點。
然後王滿銀就開始接待去年,莫名其妙又聯係上的親戚。
然後又要出去去幾個舅舅,阿姨家裡拜年。
就算王滿銀讓好幾家的親戚,都進了自家的廠裡上班。
依然沒有獲得什麼好名聲。
最多算是毀譽參半。
畢竟隻是接受一部分親戚,進廠打工。
拒絕了不少的親戚,也沒有讓親戚在工廠享受什麼特殊的優待。
還被王滿銀殺雞儆猴,開除了兩個。
不過這些人都不在石圪節鄉,王滿銀平常聽不到議論,也就不太在意。
王滿銀就算給這些親戚,每個月白白發錢,也不可能讓這些人全部滿意。
表麵親戚,對於王滿銀來說,麵子看的過去就行。
能給這些親戚提供一份工作,已經是很難的。
多少農村人,想要一份私人企業的工作都還得不到。
起碼這些願意踏實工作的親戚,家裡都成了村裡的上等人家,還有什麼好不知足。
走過這些親戚之後,王滿銀一家,就直接回了城裡。
留在村裡總有一些王滿銀不認識的親戚上門,還不如不見。
村裡的鬨秧歌可以等到了正月十五,再回去一趟熱鬨。
不過石圪節鬨秧歌,一年不如一年紅火。
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之後,沒有那麼多人,閒著排秧歌。
熱鬨哪有賺錢更重要,村民家裡賺到了錢,日子過的紅火,自然就會開心,不鬨秧歌也開心。
王滿銀的工廠,過了初五就開工,一下子石圪節,下山村,罐子村的年輕人就沒了大半。
這也不是王滿銀要做資本家,都是工人的意見,就算國企也沒有說,要休息到元宵節之後才開工的。
真有可以休息這麼久的,工人也不該想著開心,應該考慮今年的工資還能不能發的下去。
做小生意,還有到處做工的匠人,有活了也開始忙活。
最後鬨秧歌秧歌隊數一數,都是家裡過的一般的村民再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