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之後,周秉昆終於從周秉義這邊,聽到了周誌剛和周蓉的態度。
周誌剛沒到三年一次的探親時間,當然是回不了吉春。
對於周秉義考上北大很欣慰和欣喜,對於周秉昆考上清華很震驚和吃驚。
李素華的安置問題,周誌剛全全交給了周秉義處理。
算是明確確立了周秉義老周家第二代話事人的地位,可惜的是老周家並沒有什麼東西給周秉義繼承。
周蓉也從遙遠的貴州,給周秉義發來了消息。
周蓉最近可以說的上春風得意,一個高一肄業生,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
要給學生上課,還要帶馮玥,周蓉還能考上北京師範大學。
已經超出了周秉昆的預期,周秉昆本以為周蓉能考上一個大專就不錯了。
周蓉自詡了那麼多年聰明,也並不全是自我感覺良好,學習能力還真是挺強的。
老男人馮化成也被通知了可以回城回北京,並且會被安排工作。
周蓉已經開開心心的,期待回北京過好日子了。
並沒有對李素華的安置問題發表什麼看法,沒有任何想要照顧李素華的意思,還隱隱約約的透露出一些,想讓李素華給幫忙帶帶孩子的意思。
周秉義所有的期望都成了空,最後還是無奈定下了,李素華繼續在光字片周家生活。
接下來幾年,由同樣生活在吉春的郝冬梅,周家大兒媳婦照顧。
一個豐盛的春節,鄭娟和妙妙過的都挺開心。
對於李素華來說,開心也有,但是不多。
整個春節周秉義就是年三十,在老周家吃了一頓年夜飯,因為要趕回郝家團圓,走的太早,甚至餃子都沒吃上。
…
剛過了初五,告彆了李素華,告彆了鄭大娘和光明。
周秉昆一家三口,就坐上了發往京城的火車。
下火車之後轉公交,下公交之後又雇了一輛板車。
雖然已經選擇了儘量少帶東西,但是一家三口的被褥,衣服,這些必須品,再精簡也是不少的。
這個年代出門上學,工作,要帶的東西就是這麼多。
更不要說周秉昆一家是舉家遷徙了。
“娟兒,這就是咱們在北京的家了,沒意外的話,咱們就要在這個地方,生活不短的一段時間了。”
“秉昆,租這個小院要花不少錢吧?”鄭娟看了之後,對小院還是很滿意的。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咱們還是有這個錢的。這些錢你拿著,作為家裡的生活費。”周秉昆又拿出來了幾百塊錢,用來安鄭娟的心:
“原本在吉春,因為媽膽子小,我一直沒跟你們說過,我經常去黑市也是賺到了錢的。你不會以為我經常去黑市,就隻是去花錢吧?”
手裡有錢了之後,鄭娟也就有了底氣,兩天的功夫,就基本的把家給置辦起來了。
買了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已經是一個家的樣子了。
其他小物件,小擺設,可以以後慢慢的添置。
家裡安排清楚之後,周秉昆也就到學校報道了。
周秉昆被錄取到了電力工程係,很符合周秉昆原本木材加工廠電工的身份。
因為這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招生,清華並沒有那麼多的院係,也沒有那麼多的專業。
就是精密儀器,工程物理,機械製造,自動化,電工工程,化學工程,水利工程,電子工程,建築工程,工程力學,無線電。
這一共十一個係,妥妥的純工科院校。
招收了三十個班,八百多名學生,對於這所學校來說,還是挺空曠的。
辦好了報道手續,周秉昆在學校晃悠了兩圈。
發現自己這種二十六歲的大齡青年,在同學裡麵,隻是處於中間年齡。
上有三十多歲的‘老’同學,下有十五六的‘小’同學,同學之間,差一輪都多,感覺真的很奇妙。
而且周秉昆見到的同學,不少都穿著原本工作的各個工廠的工作服,也很有標誌性。
周秉昆不到初十就到校報道,已經算是來的晚了。
到了學校之後,勉強趕上了校長演講,對新生表示歡迎了之後,學校就正式開課了。
因為停課了那麼長時間,學校裡麵並沒有教材。
直接照搬了一套伯克利的英文版教材,教授上起課來也是全英文教學。
對於這一批自學成才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就很吃力了。
所以開學的這一段時間,專業課還學不了太多,首先的就是補習英語。
就算是一群學霸,要把英語學習到一定的程度,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所以剛剛開學這一段時間,周秉昆因為有英語基礎的原因,還是挺輕鬆的。
周秉昆也因為英語基礎好,發音標準的原因,在班裡混了一個好人緣。
“周秉昆,外麵有人找你。”
周秉昆在自習室翻譯雜誌,賺錢的時候,有同學喊道。
“周秉義,你怎麼過來了,你們課不多嗎?”
因為這一屆的學生,比正常的學生來說,要少一個學期的學習時間,所以課時還是很緊張的。
即使清華北大挨著,在北京已經生活了半個月時間,兄弟也是沒有聯係過的。
“馮化成被分配到了圖書館工作,單位還分配了房子。你姐算是在北京定居了下來,既然咱們兄弟姐妹三個都在北京,我想著咱們三個是不是應該聚一聚啊?”
“可以啊,聚一聚就聚一聚,你安排好了通知我就行。”
周秉昆對於這個聚會還是多少有一點興趣的。
不為了什麼兄妹,姐弟情深,就為了看看周蓉現在慘不慘。
周秉昆已經好久不知道周蓉過的是怎麼樣了,趁這個機會剛好去看一看。
周蓉在農村的時候,條件有限,沒那麼能作起來妖,到了城裡之後,也該到了周蓉完全造起來的時候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