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普通骨折,骨裂沒有骨頭錯位,算是比較輕的一種骨折。
但是股骨頸骨裂的治療同樣的麻煩,因為股骨頸結構特殊,出現骨裂之後,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骨折不愈合或者股骨頭壞死的情況。
李素華這個年齡,保守治療肯定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采取手術內固定肯定是沒有錯的。
從診斷上來看,省醫院的醫生醫術水平還是不錯的。
治療水平,不好判斷,還要再看,過兩天拍了術後的片子,看李素華股骨頸固定,愈合的情況。
愈合情況理想的話,李素華還能和以前一樣,能動能走,自由活動沒問題。
愈合不好的情況,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周秉昆實在不願意去想。
“秉昆,你也回來了啊。”聽到周秉昆的說話聲,李素華終於發現,老疙瘩周秉昆也回來了。
“你都這樣了,我能不回來嗎,這次是怎麼回事,怎麼好好的就摔了一跤?”
四月份的天氣,就算是東北也已經回暖,街道路麵也不會有什麼積雪,水坑結冰,講道理李素華就算摔跤,也不應該在這個季節摔的。
“哎幼,哎幼,疼啊…”李素華又喊起來了疼。
“行,你現在不願意說,我就不問你這個問題了。”
兩個人相處了二十多年,周秉昆還是懂李素華的。
問候了幾下之後,周秉昆就退出了李素華,周秉義和周蓉的群聊。
周秉義和周蓉,說話就比周秉昆中聽多了,三個人聊的火熱,李素華的痛感都減少了不少。
等護士過來給李素華打上一針止疼藥,藥效上來,沒有休息好的李素華沉沉睡去。
郝冬梅才有功夫,給三個人詳細的講了一下李素華住院的前因後果:“媽是在外麵帶玥玥玩的時候,為了追過馬路的玥玥,走路太急,拌了一下摔的。媽摔了之後起不來,被好心人發現,給送來了醫院,在馬路中央,真的多虧了有好心人。”
李素華這次真是一個平地摔,難怪自己都不好開口。還是要慶幸一下,這個年代民風還比較純樸,不缺少熱心人。
不是沒有一兩個小目標不敢扶倒地老太太的年代,要不然李素華就有苦頭吃了。
“玥玥,玥玥呢?”
周蓉這個時候,想起來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對這個女兒態度也是挺隨意的。
“媽讓我把玥玥送到喬大嬸家了,托喬大嬸先照顧幾天。”郝冬梅回了貌似著急的周蓉,然後才繼續的道:
“媽這個骨折,是股骨頸骨裂,做了手術,請了專家,手術做的比較成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術後的恢複問題。醫生說了,以媽的身體情況,至少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身邊不能離開人照顧,需要靜養,需要補充營養,就是三四個月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也不能乾什麼力氣活了。”
給周家三兄妹交代完了之後,郝冬梅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李素華受了傷,在李素華身邊的又隻有自己一個,郝冬梅也是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好了,既然知道是什麼情況了,媽也睡下了,就不需要所有人都守在這了,輪流來照顧吧,我需要去看看鄭娟媽和光明,我就先回家了。”
郝冬梅已經把各種情況講的很清楚,醫院專家的判斷和周秉昆自己的判斷,也沒什麼區彆,周秉昆也就安了心。
“我需要去喬家把玥玥接回來,要回光字片一趟。”
“你們嫂子累了,我需要先陪你們嫂子回去休息。”
周蓉和周秉義兩個人幾乎同時的說道,也都想走人。
三個人瞬間就證明了一下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
隻能說三個人對李素華都有感情,但是也都不多。
三個人都想走,不想留下伺候,局麵瞬間就尷尬了起來。
兄弟姐妹幾個麵麵相覷的互看了幾眼之後,還是周秉義打破了沉默。
“咳咳,秉昆,你看你是不是晚一點再回去看鄭大娘和小舅子?”周秉義乾咳了兩聲了問道。
周秉昆懶的說話,鄙視的看著周秉義,沉默的表示著自己的拒絕。
“蓉兒,我覺得玥玥讓喬大嬸照顧著也挺好,你可以等晚上了再過去接玥玥。”
“哥,孩子待在其他人家裡我怎麼可能放心。還是你先留下來照顧媽吧,冬梅姐累了可以先讓冬梅姐回去休息。”
周蓉說的時候,感覺就和自己真的是一個好媽媽,真的很關心馮玥一樣。
“我這回了吉春,應該先去探望一下冬梅爸媽的。”
覺得周秉義和周蓉兩個人還要繼續拉扯一段時間,周秉昆說:“你們兩個慢慢的商量,我先走了,要趁早去一下菜市場,買點骨頭給老太太燉點骨頭湯。”
“秉昆,你什麼時候回來啊?”
周秉義這時候真心的對周秉昆不舍了,從沒有這麼真心過。
“我有空就會回醫院看媽的,這幾天我負責給媽補充影響,貼身伺候,端茶倒水,端屎端尿的活就交給你們兩個了。”
既然都回來了,周秉昆不能說嗎表示都沒有,也接過了給李素華補充營養的活。
這活也隻能周秉昆來做了,周蓉就不說了,沒點廚藝這個技能。
周秉義勉強能做一下,但是去老丈人家那是寄人籬下,哪敢在郝家折騰麻煩。
無視了周秉義和周蓉的兩張黑臉,說完周秉昆就離開了病房。
…
出了醫院,周秉昆先來到菜市場,買了點不要肉票的大棒骨。
又從小世界取出來一隻老母雞,回到了租的蘇式小院。
周秉昆這突然的回來,對於鄭大娘和光明來說,即是驚喜又是驚嚇。
好一通解釋之後,才讓鄭大娘和光明安了心。
李素華這邊的情況,明顯的更緊急,鄭大娘對於周秉昆沒陪鄭娟坐完月子,也表示了理解。
有的人讀書多,譬如說周蓉,讀再多書,也不通情理,有的人沒有文化,比如說鄭大娘,大字不識一個但是通情達理。
所以說讀書多少,和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絕對不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