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行政管理路線的話,變動多,就意外著升職的機會很多。
但搞研究,上麵天天換領導婆婆,還是有點麻煩的。
周秉昆還是選擇回了學校,和學校合作,搞研究。
學校確實算一個,適合搞研究的好地方。
環境穩定,各種的研究人才也多,不管哪方麵遇到難關,都不難找外援支援。
當然了回去了學校,也不可能隻享受好處,還要給學校做貢獻。
給學生上課是避免不了的了,上大課不說,還要給學校帶研究生。
教育育人,隻能說是附帶的,周秉昆儘量的推脫,也就相當於一個掛名。
周秉昆目標,還是儘快的做出來一些成績,等著開始有院士評選之後,儘快的當選成院士。
有了硬榮譽,才可以讓彆人,直觀的對比出來,周秉昆這輩子比周秉義更有成就。
六十歲之前必須完成,儘量的在五十歲之前當選。
難度還是挺高的,沒有點世界領先的突破性進展,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周秉昆也就一頭的紮進了工作裡麵,就是知道結果,未來的發展方向,去驗證一個過程,也是挺難的事情。
所以回到京城之後,周秉昆也是直接的兩年多,都沒有回吉春。
時間也就直接來到了92年的秋天。周秉昆下班回到家,就看到鄭娟著急忙慌的。
“秉昆,哥給家裡打電話了。”
“打電話就打電話了嘛,他哪一年不要給打幾個電話的。”
現在的周秉昆不喜歡打擾,也確實對這個年代的,大塊頭手機沒有興趣,雖然大哥大已經流行三四年了,周秉昆也沒有添置,所以周秉義聯係周秉昆,還是打家裡固定電話。
“哥打電話說,爸他腦梗住院了,情況很危險,說讓咱們回去,不然最後一麵可能都見不到了。”
“行,我知道了,我給哥回個電話去。”周秉昆心情有點複雜的說道。
周秉昆打周秉義辦公室電話,打郝家電話,最後又是問到了郝冬梅的辦公室電話。
打到了郝冬梅辦公室,托人幫著去叫人,才通知到了周秉義。
“老頭的情況怎麼樣啊?”
“挺危險的,不一定能熬的過來。”
“情況穩定嗎,情況穩定的話,就把人給送到京城來看看吧。”
“這我也不清楚是什麼情況啊。”
“那你就問問嫂子,讓嫂子托人問問,老頭這個情況,把人給送到京城治療,能不能好上一點。”
“那等我問清楚了,再給你回話。”
想了之後,周秉昆還是做不到,眼睜睜的看著周誌剛去死。
給周秉義出了,自己能給出來的最好意見。
說實話,吉春和京城的醫療水平,差距還是挺大的。
不管是從硬件上麵,還是軟件上麵,都有差距。
這個年代,交通和經濟情況都沒有以後那麼好,遇到急症,大部分醫生也不會去多上一嘴,推薦病人去其他地方治療。
一般的家庭,也沒有能力,送急症病人,去其他地方治療。
畢竟不是慢性病,有充足的時間。
“秉昆,你先不用回來了,我們送爸去京城。”
等了有半個小時,周秉義回過了電話,看來老周還有希望搶救一下,救不救的了,就看老周的命了。
反正周秉昆記得的是,原劇老周就得了一次病,然後直接就沒了。
“行,那我就在京城等你們過來了,我聯係好醫院和醫生等著你們來。”
周秉義早已經不是軍工廠的書記了,已經是吉春的副市長。
現在不依靠郝家,周秉義自己在吉春就挺有能量的。
老周的情況,雖然肯定不適合坐飛機,但是安排最早最快的,火車臥鋪,還是不難的。
早已經是市場經濟,不是以前,周秉義坐個臥鋪,還需要郝家幫忙的年代了。
第二天,周秉昆也是請了假,先是聯係好了醫院的床位和醫生。
然後等到了下午,就開著車,到火車站接人了。
來京城的人,還挺齊全,有周秉義,周蓉兩口子,就連李素華也跟了過來,還有周秉義請的一位在火車上照顧老周的醫生。
“秉昆。”
“先上車了,咱們儘快的去醫院。”周秉昆帶著幾個人就往停車的地方過去。
然後選擇就來了,周秉昆就開了一輛桑塔納,最多也就坐五口人。
周秉義背著老周,作為重要的苦力,肯定要坐上去的。
醫生是過來幫忙的客,肯定也要拉上,李素華是老娘,也不是能單獨行動的樣子。
“周蓉,車坐不下,人有點多,你們就自己想辦法往醫院去吧,京城這地方,你們也熟悉,真說起來,老馮才是京城人。”
報了一個地址之後,周秉昆就扔下來周蓉兩口,先出發了。
真的是條件有限,不是周秉昆,都到這時候了,還針對周蓉。
然後就一直忙碌著了,等著把周誌剛送到了手術室,周秉昆才又重新的有點功夫。
“有沒有人,能跟我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老頭前幾天,不是還在工地上搬磚的嗎?”
不管怎麼樣,周秉昆總要知道是到底是怎麼樣一個過程的。
李素華完全是一個魂不守舍的狀態,不會回話。周蓉,馮化成兩口對視了一眼,沒有話說。能回周秉昆的隻有周秉義了:
“我也不太清楚,爸昏倒的時候,我沒在身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爸是怎麼發病的啊?”
一天多時間了,周秉義也不知道忙了啥,老周是什麼原因變成這樣,周秉義都沒有搞清楚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