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朝雲立規矩這個事,差不多也就會結束。
“父親,看你今日心情頗好,官家是不是吩咐了你什麼差事?”
盛長柏看著盛紘興奮的有點過頭,像是得了什麼好處的樣子,開口問道。
“慶寧宮多年以來不曾住人,官家既然要立下儲君,慶寧宮自然需要修繕一番,官家把修繕慶寧宮的差事,交付於了我。”
慶寧宮就是大周朝的東宮,儲君的住所,位於皇城的最東邊,東華門邊上,
給儲君未來的皇帝修宮室,當然是一件美差。
一個很好的討好儲君,在儲君麵前露臉的機會。
按著傳統,房子給太子修好了之後。
太子為了表示感謝,也為了收買人心,當然要給自己修宮室的臣子嘉獎,提拔一下。
要不說老皇帝是厚道人,可能是因為拿盛紘當了一回“雞”,威懾群臣,虧待了盛紘的原因。
現在就給了盛紘這麼一個給儲君賣好的機會。
如果不是盛長柏當了禦史,主管監察禮部的話。
盛紘就是該調去禮部,幫著操辦儲君的冊封大典。
一樣的是給儲君辦事,向儲君賣好。
現在因為盛長柏的身份,盛紘要避嫌不適合去禮部,還是在工部任職,就給盛紘安排了這麼一個美差。
說實話,沒有去禮部,還是盛紘沾了便宜。
禮部,太常寺,太常禮院,三大部門,那麼多的官員,都要為儲君的冊封大典操持,盛紘混在其中,就是一個嘍嘍,哪有單獨為儲君修繕宮室顯眼露臉。
大周為什麼有這麼多部門,都管朝廷禮製的事情。
當然還是老趙家皇帝的帝王心術,就是沒甚權利的禮製,皇帝也要多部門管理,分權而治。
手下多點人,多開點工資不怕,沒錢了可以想辦法搞錢,就怕朝臣手中的權利過大,出現權臣的情況。
不管怎麼樣,盛紘去修繕東宮,都算一件好事,不管老趙家哪個孩子上位,都得念著修繕了東宮的盛紘一分情。
“恭喜父親,賀喜父親,官家交給父親如此重任,足見對父親的信任。”
士大夫的虛偽,就是盛長柏是為了盛紘即將要升官了恭喜,也不好直給。
“還是要把差事辦好要緊。”
盛紘擺手說道,話很穩重,但是盛紘臉上的笑還是止不住的。
“柏兒,你近日也要去盯著冊封禮儀去吧?”盛紘笑完了之後,追問道。
“是,官家也有傳話於我。”
盛長柏這個禦史,主抓禮部,當然也不可能錯過冊封儲君的這種大事。
現在的老皇帝已經在位了四十多年,朝廷上已經沒有經曆過冊封儲君儀式的老臣。
再一個大周立國時間畢竟還不長,沒有經過幾次立儲的事情。
就是僅有的兩次儲君冊封,也因為大周朝立國之前,經曆了很長時間的亂世。
前朝的儀官傳承和典籍,遺失了許多,冊封的儀式也就不夠完善。
現在大周承平幾十年,又從民間各處,收集起來了許多的先人典籍。
當然要按著古禮,也就是周禮結合前朝的禮儀,把大周朝儲君的冊封大典完善起來。
這一次完善好,成為定製之後,以後操辦儲君的冊封大典,就能輕鬆許多。
但這次冊封儲君的大典,籌備起來就很複雜了。
一群的禮官,要翻越無數的典籍,總結出一套大周朝的冊封禮儀。
盛長柏過去監督,主要是為了挑刺,不需要知道怎麼做是對,隻需要知道怎麼定是不對的就行,和自己大噴子的職業很符合。
盛長柏乾這個,其實就不算有什麼大功勞了。
各種儀式,就算給儲君長了麵子,也不是盛長柏提出來的,盛長柏哪有什麼功勞,就是一點苦勞。
事情辦好了之後,功勞都不一定能讓盛長柏省下一年的磨堪時間。
“那你一定要儘心的辦差,把差事辦好,儲君的冊封大典,全天下的人都會盯著看的。”盛紘日常勉勵了一句道。
“是,孩兒一定用心辦差。”
盛宅裡麵這麼多的下人,人多口雜的,說不定哪個就會把家裡的話傳出去。
大周朝的皇城司,作為皇帝的耳目,雖然不如後世的錦衣衛,東廠那麼無孔不入,凶威赫赫。
但是大周朝的皇城司,和這些部門其實做的是同樣一類事情。
所以就是在家裡,對皇帝的態度也一定要端正。
當然了主要是盛長柏說話要注意,受過完整士大夫教育,有著完整士大夫三觀的盛紘,骨子裡麵肯定是有幾分是忠君的。
盛家畢竟也切切實實的得到了老趙家不少的好處。
要不是老趙家的皇帝,全麵性的推廣科舉,盛家還真取得不了今日的地位。
就是盛老太爺,趁著亂世,給家裡賺下了不少家業。
沒有官位保證的話,盛家也不過就是一塊肥肉。
老趙家對讀書人確實不錯,有這麼多讀書人對趙家忠心其實也很正常。
尤其是這開國的前期,前朝的影響還在。
寒門百姓對世家門閥壟斷仕途的認識更深刻。
寒門讀書人對老趙家的感恩之心也就越重,越容易出願意為趙家賣命的名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