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士林的支持,盛長柏想要有前途,也就隻剩下舔皇帝。
“主君,你就讓柏哥兒自己決定吧,他已經不是初入官場的毛頭小子了。”
老太太對盛長柏表示支持,老太太還是更果斷一些。
對於權勢富貴這些東西,看的挺開的一個人。
“長柏,你就非要和官家爭下去嗎。知道你和官家起了衝突的時候,為娘心焦的都睡不著覺。官家畢竟是官家,她想做什麼,你就讓他做不就是了。”
王若弗跟著說道,一個不懂政治的人,很難理解盛長柏的堅持。
“母親安心,我自有分寸。”
其實也不是跟家裡的這些人商議,隻是通知一下結果。
最後的結果,當然還是盛長柏的仕途,盛長柏自己掌握。
第二天,盛長柏就遞了辭折上去,不接受。
等著皇帝三道旨意下來,盛長柏辭了三回。
代表著這件事情,不是盛長柏裝矜持,是真的不乾。
這件事就暫時的僵持住了,盛長柏算是在禦史位置上賴了下來。
“兒臣有本要奏。”
這日上朝,盛長柏發現了,趙集英已經回了汴梁。
趙宗全也知道自己不認老皇帝,要認回自己爹,這種操作做的不地道,不要臉。
不想兒子,在朝廷上,支持不支持自己都不對,都為難。
不想影響兒子的名聲,玷汙了兒子,就把趙宗全支離了汴梁。
趙宗全對自己的便宜爹媽不怎麼樣,但是對自己大兒子,真的不錯。
現在事情告一段落,趙集英也就重返了汴梁。
“講。”趙宗全道。
“之前父皇派兒臣清查鹽稅賬目,現如今已經審查清楚,朝廷近些年來鹽稅,實繳隻有應繳的十之三四。鹽茶酒鐵,乃我朝歲入主架,如今鹽稅模糊……兒臣希望父皇下令徹查。”
皇考之事擱置了下來,朝堂之上也就繼續之前的事情。
原本在皇考之議之前,趙宗全是想著鹽稅之事,先搞錢的。
但是被皇考之爭影響,鹽稅之事直接被擱置了下去,到現在才被趙集英重新提起。
“鹽稅乃是痼疾……國庫空虛,不止一日之事,到如今,確實該到了清查之時。眾位卿家,有誰願意替朕去啊?”
趙宗全配合著趙集英說道,隻是趙宗全發問了之後,朝廷上鴉鵲無聲,無人敢於應答。
朝廷上站著的人,不少人都可以從鹽稅上得到好處。
這件事算是趙宗全從群臣的手裡扣錢,裝進自己腰包,當然沒人響應。
有相關利益的不願意乾,沒有相關利益的,也因為這件事牽連太廣,得罪人太多,不願意去趟渾水。
關於鹽稅不管是太後一黨,皇帝禹州一黨,宰相韓章一黨,都牽扯甚甚,哪一個都不乾淨。
太後的金牌打手齊衡,老爹齊國公管理了十多年的鹽務。
這是因為先帝,看著平寧郡主的麵子,給齊國公安排的肥差。
就是希望平寧郡主能夠生活富足,齊國公當然也不會客氣,十多年下來,齊國公府富的流油。
皇帝的禹州一夥,領頭人顧廷燁,繼承了白家的揚州鹽莊,日進鬥金,富可敵國。
當然不可能是好好做生意,真要不走私,好好繳稅。
經營鹽莊就變了一個苦活,賺的辛苦錢。
以前的白家,現在的顧廷燁,好好繳稅的話,怎麼可能斂下如此巨財。
白家的巨額家資,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走私得來的。
然後韓章更是不乾淨,不提鹽商平常要交多少保護費。
隻說韓氏一族完全控製了相州的民生領域。
相州境內的不管私鹽,還是官鹽,都在韓家的掌握之中。
懾於韓章的權勢,就是私鹽販子,都不敢往相州販鹽。
一州之人,指著韓家吃鹽,就知道韓章能從鹽稅之中,得到多大的利益。
朝堂上勢力最大的就是這三波人,三波的頭腦個個不乾淨。
自己都不願去查這件事,平常的中立之人,就更不願意乾這種事了。
“鹽稅是天下大事,吏治清明,更是亙古難題,難得諸位卿家,顧忌親眷同僚之情,就沒有一個願意肯替朝廷,替天下,清茶鹽務的嗎?”
看著朝廷之上,久久無人應答,趙宗全繼續發問道。
也不是朝廷之中,不存在一心為公,不畏強權的耿直之人。
但有這樣品格的人,當然也就看不上,掀起了皇考之爭的趙宗全,不願為趙宗全出力。
就連送給趙宗全江山的仁宗,趙宗全都是這般對待,誰敢給趙宗全賣力。
查一波鹽稅,直接得罪了大半朝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