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諸公就無一個敢和西夏對戰之人嗎?”
趙宗全可能是真急了,站了起來,對著朝臣斥責道。
大周朝堂雖然武風不盛,但其實也沒有怯懦到這種程度,西夏已經入侵,還沒有人敢反擊的程度。
除了敢戰之人,尤其是敢戰之將本都在邊境之外。
也是剩下的敢戰之人,都遭到了趙宗全的打壓。
剛把人給打壓完,現在就要讓人主動巴巴的去,給趙宗全老趙家的江山賣命。
這樣賤的人,現在的朝堂上顯然沒有。
“陛下,韓相公曾在西北抵禦西夏多年,與西夏有多年的交手經驗,如韓相公能帶兵出征,自會手到擒來,馬到功成。”
也是沒人應答,導致皇帝太過尷尬,樞密使站出來,推薦了韓章。
朝廷之上,和西夏兵交戰經驗最多的人,無疑就是韓章。
雖然都是一些失敗的經驗,但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還是要相信韓章能從失敗中汲取到教訓。
首先從知己知彼這點來說,韓章就已經勝過了其他人。
“你們這是什麼意思?”趙宗全明顯又是懷疑自己被譏諷了。“不說韓相公年事已高,天下也沒有異族剛剛犯邊,還沒大規模交戰,朝廷就派出宰相出征的道理。”
盛長柏也覺得這樞密使,多少有一些在嘲諷於趙宗全。
大概意思應該就是,既然皇帝你隻信重於韓章一人。
那現在有事,就讓韓章替你出征去吧。
滿朝堂的人數上一數,也確實沒有幾個人比韓章合適。
持續打壓武將幾十年的成果,韓章對武將其實還是挺有威懾力的。
總結的來說,韓章這個人在大周軍隊中,震的住台麵,這一點其實就已經難得。
“陛下,兒臣願意領兵出征,抗擊西夏。”
最後為了避免趙宗全太過於尷尬,還是桓王站了出來替趙宗全解圍。
“那就撥付於你十萬大軍,即日啟程!”趙宗全回道。
畢竟是自己的親大兒,就算是忌憚,但趙宗全對桓王也有很大的信任度。
既然是桓王帶兵出征,也就不會相同於以往。
沒必要按著大周的傳統,沒有畫蛇添足的派一個文臣,監督,製約著出征的武將。
讓桓王領兵有極大的自主權,隻憑著一點,對大周將領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優勢。
而且桓王也不是一個完全不知兵的人,當初兗王逼宮的時候,帶兵平叛桓王有參與。
然後南邊的民亂,也是桓王做主將,給平的叛。
雖然這其中都是顧廷燁起的主導地位。
但桓王畢竟也經過了兩場戰爭的曆練洗禮,這份經驗已經勝過許多人。
桓王帶兵去西北,顧廷燁就在西北,就算是趙宗全說顧廷燁隻能做大頭兵。
但實際上,桓王就不可能拿顧廷燁當大頭兵來用。
沒有副將的名頭,也會有副將的事實,至少也可以當參謀,出謀劃策。
還是原本桓王和顧廷燁的搭配,原來的老搭檔。
給撥付了足額的十萬禁軍精銳,號稱五十萬。
這個配置,這次西夏寇邊,就算不是皇帝在謊報的軍情。
是真實的戰情,也足以真的於西夏較量一下。
隻從這個應付來看,確實分不錯消息的真假。
直接動員了幾十萬的民夫,各方麵都是真的戰爭準備。
送走了出征西北的禁軍之後,汴梁城裡算是安分了下來。
因為邊疆發生了戰事,按著大周的傳統。
皇宮直接就開始節衣縮食,停止各種飲宴活動。
目的自然是,表示出一個省錢的態度,皇室支持邊疆戰事的決心。
普通的百姓跟風不跟風無所謂,但是盛長柏這些吃著朝廷俸祿的官員,還是要跟上皇家的腳步。
既然皇帝這個老板,都不再舉辦宴席,官宦之家,自然也不好大肆飲宴。
也要表現出來自己的態度,避免皇帝小心眼,給穿小鞋。
盛長柏兒子的滿月宴,本想要邀請眾多的親朋故舊共同慶祝,也不合適了。
最後孩子的滿月宴,隻有盛家嫁出去的四個蘭,大房的長梧娘子,帶著…也就隻有明蘭帶回了女婿回家。
剛幸運完的袁文紹和盛長梧,都遇上了戰事。
也不能說是不幸,對於武將來說,打仗是危機也是機遇。
兩個人都沒有得力的長輩,想要崛起,獲取高位,封妻蔭子,光耀門楣。
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能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