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一個星期吧,我先要跟你說一聲,何文濤他既然被學校開除了,以前的學校肯定就回不去了。”
不讓何文濤回原來的學校,主要是劉洪昌和校長不熟。
這個事情,劉洪昌當然是自己怎麼省事怎麼辦。
“行,換一個學校沒問題,他這樣回學校,也不好麵對老師和同學。”
看何文慧不太滿意,高俊玲在旁邊說道。
不說教學質量怎麼樣,單是換一所學校離家遠,對一個小學生來說就挺不方便的。
“也不是很遠,就在城郊,孩子每天早起一個小時就行了,不耽誤每天回家。”劉洪昌還貼心的解釋了一下。
也不知道這兩個女人,能不能給劉洪昌一個暖男的好評。
劉洪昌倒是考慮過,把何文濤發配到更遠的地方。
太遠的不說,劉洪昌對煤礦有一點心思,所以跟煤礦的謝科長,一直保持著聯係,關係維持的不錯。
煤礦方麵都是一套領導,各方麵配套都屬於煤礦的下屬單位。
讓和何家挺有淵源的謝科長幫忙,把何文濤安排到煤礦小學,挺簡單,一句話的事。
但是考慮到何家接受不了,單是孩子上學住校,夥食費何家就承擔不起,何家不會接受,才放棄掉了這個想法。
“行,小孩兒走點路不算什麼。”還是高俊玲應道。
周末的時候,劉洪昌請郊區小學的校長,吃喝了一頓。
還送出來一條華子,就為了校長能多“關照”一下何文濤。
主要是千萬不能慣著孩子。
不能因為給劉洪昌麵子,就給何文濤優待。
對孩子還是要嚴格要求,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經曆過少管所的人,有被管教的經驗,就不怕的就是被管教。
從校長手裡拿了一張入學的條子,給何文慧之後,孩子的事就算完美解決。
解決掉何家那邊,劉洪昌回老劉家之後,也沒聲張。
先是踏踏實實的給孩子上了戶口,孩子當然記在了劉洪昌和楊麥香的戶口本上。
孩子的話,現在讓王翠蘭照顧,其他人都幫忙,就算是最好的結果。
王翠蘭喜歡孩子,樂意做這個事是一方麵。
讓楊麥香完全接手過這個孩子,多少有一點不公平。
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處出來感情之後,自然接手過來最好。
就算楊麥香一直想要一個孩子。
突然塞給一個現成的孩子。
雖然是省了懷孕、生育的痛苦,但楊麥香不一定就樂意省去這些過程。
最重要的還是,有何家的隨時威脅。
劉運昌就不敢亂打孩子的主意。
不敢偷偷把孩子抱走,就省了劉洪昌擔心有家賊,有人要偷自己的娃。
等劉運昌和吳小英,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就不會惦記自己的大侄女。
時間過的挺快,眨眼就過去了三年,從八十年代初期的81年,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的84年。
南方可能日新月異,但是對寧州這個普通的北方小城來說,並沒有什麼質的改變。
城裡的主要人員,還是各個國企,集體單位的工人。
思想方麵也沒什麼轉變,就算年輕人,大部分也都是更看重國企工人身份。
雖然寧州最近的三年,比之前十年改變還大。
但是因為七十年代的十年,各方麵基本沒有變化。
所以這三年就算變化大,對寧州也沒造成特彆大的改變。
劉洪昌也在二食堂踏踏實實的待了三年。
手藝早就足夠的情況下,攢夠了資曆,劉洪昌順勢也長了一級工資。
國家整體沒長工資的情況下,這一級工資也就差八塊,對劉洪昌生活造不成什麼影響。
工資的長於不長,可能更體現在劉洪昌在二食堂的地位。
就和以後的足球、籃球運動員一樣,要求俱樂部頂薪,有的一歐也要爭。
差的可能不僅僅隻是那些錢,更是隊內地位的直觀體現。
其他人不長工資,就給劉洪昌長工資,算突出了一下劉洪昌在二食堂的核心地位。
劉洪昌確實不差工資這幾塊錢,就算劉洪昌現在沒搞副業了也一樣不差。
劉洪昌和六子做的收音機翻新和修理工作,在紅火了一年之後,就停了下來。
因為維修生意火了之後,跟風的人多,生意不好做了是一方麵。
另一個也是隨著改開不斷影響,私人、集體企業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國營職工,都在下班了之後,私人搞兼職。
也就有了很多人,本職工作不好好乾。
把經曆都花在了兼職上麵。
對國營的生產效率,又造成了一個重擊。
官方開始了打擊,國營職工在外兼職的情況。
官方意見,其實遇到這種情況,都是開除處理。
二食堂這種人少的單位,十幾個人朝夕相處,怎麼都有麵子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