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幫你一起做煎餅。”
回到家之後,朱傳文就看到朱魏氏在攤煎餅。
山東煎餅也算一種很神奇的食物,類似於麻辣燙,同樣是一個萬物皆可攤的狀態。
不管是小麥、玉米還是小米、地瓜、高粱等各種豆類,隻要山東本地出產的五穀雜糧,磨成麵之後,都可以做成煎餅。
口味也很多樣,不管是酸、鹹、甜,五香,各種口味實際味道都不錯。
煎餅好吃並且耐於儲存,這山東人出,把煎餅作為乾糧的首選,也就不奇怪。
老朱家還剩下的兩鬥小米和各種雜糧,加起來也有三十多斤,全部做成乾糧,也不是一個小工程。
“要買的東西都買回來了?”朱魏叔一遍攤著煎餅,一邊對傳文問了起來。
“買回來了。”
“到譚家村找過鮮兒了?”
“去了。”
“跟鮮兒解釋清楚了?”
“解釋是解釋清楚了。”朱傳文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但我本來是想讓鮮兒留下的,但是她非要跟咱們一起去闖關東。”
拋開感情因數不談,一家子要去逃命,帶著一個姑娘上路,毫無疑問是一個麻煩。
拋開婚約不談,譚鮮兒這種隻是長的漂亮,平常表現也隻是嗓子好,愛唱戲的姑娘。
在這個年代的農村,肯定不算啥好媳婦的人選,不會受婦女們的喜歡。
朱魏氏對譚鮮兒的觀感,隻能說是很一般。
既然要鮮兒跟著走,朱傳文也就幫著說幾句好話。
“你應了她了?”
“應了。”
“應了就應了吧,她既然有情,咱們家也不能無義。”朱魏氏想了片刻:“要把鮮兒帶走,譚家那邊要怎麼交代?”
“這個事您彆操心了,咱們還是明天早上走。我早起一會兒,到譚家村接她,給譚家交代就是了。”
“行了,這邊不用你幫忙了,你就屋裡看一看,把你東西也收拾一下吧。”
“好,我讓傳傑過來,幫著燒火。”
這個年代做飯,當然是使用的木柴。
煤的價格雖然不高,但怎麼也比不上無成本的木柴。
老朱家其實是一個家徒四壁的情況,除了每個人有一套鋪蓋和兩三件衣服。
每個人都是沒有太多的個人用品,朱傳文沒花什麼功夫,就收拾好了自己的行囊。
傳武和傳傑收拾剩下的,基本就都是朱傳文的東西。
屋裡剩下的就是一些家具和農具,這些東西明顯是不方便攜帶,也不是啥金貴的東西。
朱傳文倒是能利用小世界,把這些東西收起來,但是也沒必要把家裡給搬空,選了鋤頭鐮刀的簡單農具收起來兩把就罷。
要不然老朱家離開,突然來這一下人去樓空,朱家就算離開了朱家峪,也容易在村裡留下什麼鄉村詭異傳說。
倒是翻箱倒櫃的把家裡給找了一遍之後,找到了一些蔬菜的種子,算是意外收獲。
也隻有蔬菜種子,糧食種子並不存在。
家裡剩下的糧食,都做了乾糧。
趁著還有一點空閒,朱傳文選了進去小世界,把種子給播了下去。
去關外這一路,路途如果走的不順的話,在路上還是能等這些菜長起來,吃得上。
“係統,簽到!”
“恭喜宿主獲得:銅元五百,烤雞一隻。”
到了穿越來的第三天,低保給的就比較實惠,在路上的時候,找個時間拿出來,可以給家裡補充一波。
“娘,我先往譚家村去了,你們收拾好了,在路口等我就行。”
天剛蒙蒙亮,留了一匹馬拉車,朱傳文給另外一匹上了馬鞍,就出發去往譚家村。
“邦邦邦!”
到了譚家,朱傳文就是邦邦邦的敲起了門。
還是講了一些道義的,沒有想著直接把人閨女給拐走,還是準備要給譚家知會一聲。
“誰啊,這麼一大早的就敲門?”
治安沒有保障,這年代沒有敲門就給開的情況,都是先問清楚了再說。
“貴兒啊,是我朱傳文。”朱傳文聽了出來是譚貴的聲音。
“你怎麼又跑過來了,你這見天的往我們家跑也沒有用。你就算來的再勤快,沒有一石小米,你也是娶不到我們家鮮兒的。”
譚貴挺不樂意的給朱傳文開了門,這個時間多少是有一點擾人清夢。
“你放心,我今天就是最後一次來了。以後就是你想讓我來,我也來不了了。”
朱傳文拍了拍譚貴,安慰著說道。
譚家不歡迎朱傳文過來,朱傳文其實也不願意過來。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家都答應寬裕你們家一段時間了,你還想反悔?”
“傳文哥,你來了。”
譚貴這邊懵著的時候,譚鮮兒已經拎著收拾好的包袱,出屋裡出來,來到了朱傳文身邊。
“鮮兒,你拿著包袱乾嘛,你要上哪去?”看到鮮兒的樣子,譚貴兒更懵逼了一些,但還是本能的問道。
表麵上要飛的了是自己妹妹,實際上要飛了的,是自己的媳婦。
朱傳文這會兒顧不上應付譚貴,留著譚貴自我懵逼,對著鮮兒說:“你爹娘起來了嗎,給他們告彆一聲,咱就準備走吧,等一下大家都起了,就人多眼雜了。”
怎麼都不能耽誤了老朱家要悄悄走到原則。
“起來了,我剛聽他們屋都有動靜了。”鮮兒回道。
“那咱們走吧,一塊進去。”
朱傳文拉著譚鮮兒衣袖,進了譚家正屋。
“朱傳文,一大早你就跑我們家乾什麼,我們家可沒有準備你的飯。”
譚永慶端坐在正屋北麵的八仙桌旁邊,這是給朱傳文擺譜。
用著一副現代老父親看小黃毛的眼神看著朱傳文,突出的是一個看不慣。
“譚大叔,我嬸子呢,我這次過來,是過來跟你們二老告彆的,我要走了,我們家要去闖關東了。”
“你們要去關東?”
聽到老朱家要跑,譚永慶顧不得跟朱傳文賽臉著急的問了起來。
“我爹來消息了,他在關東落了腳。我們在家裡本來也活不下去,當然要找我爹團聚去。”
“貴他娘,你出來一下。”聽了朱傳文解釋,譚永慶才叫出了鮮兒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