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我一直認為,開心才是唯一標準。”
高玉凱果斷的搖了搖頭。。
“能開心的話,當傻子也沒關係,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考清北高校拚命卷,不是為了做高級打工人被資本榨壓,更不是傳宗接代為父母養老送終。。”
“我們是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夕陽何時落下,經曆有趣的事,去見難忘的人。你之所以迷茫焦慮,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看看彆人,覺得他有我沒有,就焦慮了。焦慮是導致不開心的主要原因,所以你永遠不會感到成功。。”
聊了這麼長時間,雖然小葛先生沒有輸出太多個人觀點,隻是一直在提問。。
但是高玉凱能夠聽得出,這是一個早熟且多愁善感的年輕人,同時也是一個好逸惡勞自命不凡的年輕人。。
這種年輕人的特點就是,從小比較早慧,看待事物比一般人深刻,以為自己能夠看透所有事情的本質,但是又缺乏正確客觀的判斷能力。。
這就養成了他們比較單一的價值觀判斷,在長大或者環境變化受到其他價值觀影響後,產生了很多想不明白的東西,或者違背他三觀的東西,最後積壓成現在的迷茫與膽怯。
小葛先生的狀態不是個例,而是這一代同齡人中的常態,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一個信息相對密集的時代,接受的多。。
有些東西可以消化,有些東西無法消化,再加上互聯網上許多功利性的導向,就變成了這種狀態。
懂點東西,但是懂的不多,做的更少。
這樣不上不下狀態的人才最痛苦,既不能像天資愚鈍的人能夠正確接受生活與現實的毒打,又不能像真正大智慧的人能夠完全通透消化所有情緒。
在和這類人相處的時候,稍微有不慎就會觸動他們勄感的內心,借此徹底封閉自我或者走上極端。
所以高玉凱隻能先用雞湯麻痹對方。
果然,聽到高玉凱如此浪漫理想主義的定義,小葛先生心花怒放,連聲音都多了幾分陽氣。。
“凱老師,人真的可以這麼活嗎?”
不隻是葛先生,其他觀眾也被高玉凱的描述打動了。
那是一個多麼無憂無慮且美好的人生啊。
“當然不能”
高玉凱臉上帶著笑容,卻話鋒一轉。
???
不能你說的和真事兒一樣乾嘛!
瞬間引起眾怒。
“小葛先生,你要記住了,不管是誰,隻給你描述一個美好的藍圖願景,卻不告訴你該如何去做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huanyuana
高玉凱笑嗬嗬的說道。
你還有臉說,就屬你是帶惡人,觀眾們紛紛吐槽道
“啊。。所以。。”
小葛先生有些受挫,聲音再次弱了下來。。
“我剛才那段話,就是典型的享樂主義,所以讓你怎麼聽著都覺得舒服,但沒有告訴你,想要享受的這一切,都是需要物質和學習基礎的前提下,隻有你學好了農科知識才能看明白花到底怎麼開,什麼時候開,為什麼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