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書華!
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
於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大臣們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彆。
這種說法確實有些誇張。據我所了解的是,有偶爾這樣的人,但也不是每次出門都會這麼做。
畢竟,如果天天這麼做,未免也有些太神經病了。如若是真有這種人,要不就是早就死了,要不就是早早地就辭官回家了。
一般來說,真的會選擇告彆的人,往往是前不久剛剛把武則天得罪慘了的人。
剛剛得罪完了武則天,心裡自然是視死如歸,因而才會如此積極地與家人訣彆。
而這種訣彆了的人,確實在不久的之後,要不免不了牢獄之災,要不就直接死了。
一般情況來說,武則天並不是那種殺伐果斷的人。
也不能這麼說,準確而言是,雖然她確實殺了不少人,可她並不是對於人命毫不在意的那種人。
然而,每逢這種類似改朝換代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也屬於比較正常的情形。
其實,隻要他們不輕易說錯話,也就沒什麼大事了。畢竟,武則天其實也不是想成為一個暴君。
至於站隊,如若是現在還不選擇武則天,恐怕也隻是自討苦吃而已。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哪怕而今還再怎麼看不清方向,也應該偏移自己的方向了。
畢竟,武則天的屁股已經有起碼一半是在這龍椅之上了。
在我之前勸阻的那些人中,就有一些搖擺不定卻被我拉回了這一邊的人。
我其實就用了一個詞,打動了對方,這是“大勢所趨”。武則天的上位,可以說是曆史推進的趨勢,而不是什麼人力可以強行阻擋的。
不過,具體是哪一個大臣我不記得了。我依稀記得,當時那個人其實並沒有那麼猶豫。他其實也是處於一個有些矛盾的狀態。
準確來說,他既不希望武則天登基,然而,他也非常清楚李顯和李旦其實都是無能之輩。
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先看看,不必操之過急。而我的話術確實有些大逆不道,我直接說的是,如若是武則天不行,到時候再推翻就好了。
其實,誰坐在最上麵的位置,對於各個官員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無愧於百姓。
隻不過,如果是根據政治原理,那麼,其實古代的這些大臣,確實是向皇帝負責,忠誠於皇帝的。
畢竟,由誰產生,對誰負責。這就是政治。
可是,一個官員騰空出世的過程也是頗具複雜性的。
不僅僅是皇帝,還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官員,才能慢慢走上為官之位,深諳為官之道。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可能一個官員從頭到尾並不會隻忠於一個皇帝。就像現在這樣。
因為,一個皇帝的任期和一個官員的任期是不一樣的。李治在皇帝的位置上待了三十四年,這其實已經算長的了。
也就是說,對於官員來說,他們可能不止需要忠於同一個皇帝。
因而,某種意義上,換主子的時候,總會有一種考核的意識。這幾乎是每一個官員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