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漢!
朝會廷議。
情況正如劉辯所預料,袁隗雖然權勢為首,但還遠遠做不到一家獨大。
這也是他要繼續留董卓的原因。
用董卓這頭惡犬來震懾其他朝臣,甚至做一些臟活。
至於如何留董卓,袁隗甚至還沒有開口,朝堂的議論已經慢慢轉向。
所謂奉大將軍詔,來京鏟除宦官。
昨夜又有奉迎天子的救駕大功,崔太尉豈可因為私怨而毀大臣,以寒了天下士人的效忠之心。
雲雲。
若是袁隗開口,恐怕對董卓的風評已經一邊倒了。
當然,劉弘、崔烈等人也不敢竭力爭辯,畢竟殿外董卓等人所領的士卒還在列陣等待。
見大局已定,袁隗請示道“議武猛都尉丁原擢執金吾,掌緹騎和武庫,並從前漢製,暫領北軍五校。
大將軍與車騎將軍既已薨,大將軍府與車騎將軍府當裁撤之。
議並州牧董卓暫領前將軍事,統大將軍府及車騎將軍府後續事宜。”
劉辯並沒有說話。
從殿前之事他已經看出,在明麵上,隻要何太後在,那所有人都聽何太後的。
他這個天子,就像是何太後手中的符節。
於是,劉辯拉了拉何太後的衣角。
但顯然,何太後並沒有察覺到劉辯的心思,她一邊撫了撫劉辯的腦袋,一邊微微頷首。
旁邊的潘隱便高聲說道“製曰‘可’。”
接下來自然有尚書寫策書,符節台用印下發。
這時,禦史中丞韓馥忽然道:”稟太後,陛下,禦史中丞臣馥昧死進言。”
西漢時禦史大夫與丞相並稱,侍禦史之長,負責監察百官的職責。
在後世相當於最高檢察長。
到了西漢末年,與丞相、大司馬三公並立,是三公級彆的高官。
東漢年間,三公變成了太尉、司徒和司空。
省掉了禦史大夫,禦史大夫的官屬,則由禦史中丞總領。
禦史中丞替代禦史大夫而成為執法和監察機構的首腦人物。
但品級卻不高,僅僅秩千石,還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屬官。
這符合東漢以小監大的傳統。
聞言,不少人心中一震。
昧死進言,就是冒著死罪來進言。
有資格讓禦史中丞這麼開口的,那矛頭必然是三公九卿級彆。
尤其是非袁隗派係的人,更是心中惴惴。
畢竟,韓馥是潁川人,袁氏門生
果不其然,隨著潘隱出聲“製曰‘可’。”
韓馥開口道:”微臣要劾奏衛尉趙謨。
其掌管宮門衛士和南宮、北宮衛士及左右都侯,卻坐視十常侍自由出入宮門。
以至於大將軍被殺於嘉德殿前。
其後不逮捕十常侍及諸宦官,反而緊閉宮門,放任十常侍挾持天子和太後。
如此是非曲直不分,枉為人臣,臣請會議衛尉之罪!”
此言一出,趙謨臉色大變,其連忙跪伏於地。
何進進宮之前,已經安排三署郎去看管宦官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