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漢!
麵對崔烈和盧植的拉攏,張昶很頭疼。
但若是拒絕兩人的拉攏,對他的仕途同樣大受影響。
誠如崔烈所說,他父親一時不察,犯過大錯。
聽信了宦官的矯詔,帶兵討伐了當時的大將軍竇武。
從而開啟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後來賭上整個官宦生涯和家族的生涯去和宦官決裂,方才不至於被清算。
他的大哥張芝更是醉情於書法,不再響應三公的征辟。
但醉情於書法,並不是真的不愛做官,隻是做官風險大。
朝局動蕩,他們謹記父親的教導,不願意卷入其中,被人當馬前卒而已。
但是,張芝可以不出仕,他張昶和弟弟張猛不行啊。
因為張奐堅決辭掉了封侯,所以張家沒有爵位。
也就是沒有封邑吃(注沒有國家發工資。
古代封邑沒有管理權,隻有榮譽權和收益權。
有了封邑的爵位,相當於,國家每年多發你一份工資,而且可以繼承。)
張家所依靠的就是在弘農郡自家購買的宅子和田地。
他們兄弟幾人雖然不窮,但若是不做官,再到下一代可就要窮困下去了。
張芝是嫡長子,掌握著家族中的大權,可以清高有節操
於是張昶就出仕了,靠著家族中的福蔭,添為黃門侍郎。
雖然俸祿不高,隻有六百石,但是天子身邊侍從。
後麵外放個兩千石,張家也就再次起複了。
如果能混個爵位有封邑吃,那就更好了
見張昶還在猶豫,崔烈長歎一聲,語重心長道“如今袁氏已經圖窮匕見,山東之地很可能不複為國家所有。
天下動蕩不安,黎庶有倒懸之危。
如此,正是我輩男兒建功立業之際,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際。”
如果劉辯在這裡,大概率會翻譯道“現在袁隗要和我爭天下了。
他們要是打到雒陽弘農,兵荒馬亂的,你們張家也落不了好。
不如現在跟我混,咱們打敗袁隗,你也能升官封侯。”
這時,盧植長歎一聲道“我和崔司空在朝多年,若是結黨,豈在今日?
不過天子雖然英明,畢竟年幼。
身邊人又難免曲意逢迎。
若是我等朝臣再不剛直剛諫言,朝廷法度又在何處。
天子乃社稷國家,一言一行皆為表率,其不遵守法度,則必然大亂啊!”
“司徒、司空憂心國家社稷,是昶孟浪了!”
張昶再不遲疑,翻身下馬,躬身而拜。
偃師縣雖然收歸了大漢社稷,但何家的僮仆,依舊是何家的。
僅此一地,可是有僮仆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三戶,男丁兩萬八千口。
所以,劉辯的想法,是練一支何家的家兵。
東漢末年,動亂不斷,幾乎每個大家族都會練家兵,也叫族兵。
如果站隊站不好被滅了的話,也可能被稱為宗賊
當時劉辯和太後何思商量的時候,太後並沒有猶豫。
畢竟他何家要是有一支數千人的家兵,就不會被幾乎全滅了。
然後何家的僮仆種著歸還社稷的地,也就是偃師縣的地,還有了一種占大漢便宜的感覺。
一時間何思開心的直誇劉辯聰穎。
和何思商量好之後,劉辯就開始行動了。
首先就是罷免了偃師令崔皓,然後啟用了趙淳的從子趙隆(注)為偃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