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漢!
“山東人雖眾多,但太傅不在,根本無法統一調度。
就算能勉強通和盟誓,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隻要陛下令精兵強將固守關卡,自可據山東於關外。
正如陛下所說,山東也不缺不乏忠漢之士。
以臣子對抗君上,終究沒有大義,難以孚眾望。
而袁氏的門生故吏,因為有利可圖才會依附於袁氏,若是無利可圖,自然會起異心。
如此時間一長,山東眾人自然散去。
陛下真正應所考慮的,應是豐饒物資,用以褒獎吏士、安撫百姓。
如此使人們安土樂業,吏士清廉為國。
待山東散去後,再下詔討伐袁氏,到時候遣幾名將軍出兵即可平定天下。”
荀彧一席話,畢嵐聽的連連點頭。
宦官大多沒有族父餘蔭,能做到頂尖中常侍者,極少會有草包。
而畢嵐也是其中佼佼者,他和蔡倫其實有點像,做事能力強,且有發明創造的能力。
荀彧的方略,大致上和劉辯想的相同。
但是,劉辯是帶著後世的上帝視角,而且他隻想著平定白波賊,穩定後方。
其他都是一些大致上的思考,哪裡有荀彧思考的這麼細致。
總結下來,就是安撫西涼,防備山東,震懾益州,關中及雒陽和河內做好屯田,發展內政。
然後坐等山東自亂,再派良將出征。
“荀卿之言,令我撥開雲霧如見晴天。”
劉辯讚歎道,不過作為天子,他自然不會太過露怯。
因為人往往隻會仰慕和推崇強者。
劉辯作為帝王,必須要展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寬大胸襟。
不然會讓臣下覺得君上愚笨所以可欺,或者是君上太過精明算計而臣下選擇摸魚自保。
“過幾日,使者們或者被囚,或者被殺的消息就會傳來。
到時候盧公定然會請辭。
盧公穩固中樞,進獻國策,乃是國之重臣。
我不會讓他去職司徒,但尚書令一職,確實應該由荀卿來擔任。”
劉辯這番話,看似是對荀彧做出承諾,但問題是事情還沒有發生。
也就是說,他最起碼展現了自己高瞻遠矚的一麵。
當然,還有自信的一麵。
至於盧植,即便犯有如此大的錯誤,劉辯也不打算免掉司徒之位。
從另一方麵說明,劉辯不是薄情的君王。
尚書令,秩千石,雖然品階和雒陽令一樣,但是權柄大小,不可同日而語。
東漢時期,尚書令權力極大。
不僅公卿將吏上書要經過尚書台,可以參知機密,而且也會參與人事任免、官員考核和與四方外交。
尚書令、尚書仆射和六曹尚書也被合稱為八座。
正因如此,東漢權臣想控製朝政的都要在尚書台安插自己人。
尚書台名義上是皇帝的秘書台,官秩是比較低的。
權臣又有大將軍、太尉、太傅之類的高官職務。
手下心腹也要充任其他要職(河南尹、五營校尉等)不可能去做尚書。
因此在官員任免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頭銜就是“錄尚書事”,尚書經辦的事情也須經過此人。
曆史上,曹操迎獻帝之後,不僅自己要錄尚書事,還要荀彧擔任尚書令,同時加侍中銜,而且一做就是17年。
其目的就是把控朝政,避免反對自己的人秘密搞一些陰謀。
以荀彧為首的潁川派係大股東和大魏創始人曹操,精誠合作,幾近天下無敵。
對於劉辯的話,荀彧稍顯意外,但還是躬身謝道“陛下厚愛,臣必效犬馬之勞。”
劉辯接著問道“既然說到益州安定,當以何人替代太守蘇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