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一來一去,人家賺了兩筆?
大殿之上出奇地寧靜,仿佛時間靜止了一般。
許久之後,內閣首輔徐溥說道“陛下,這策問的成績,是否需要調整一番?”
策問畢竟是主觀題,由於每個考官的脾氣秉性不同,導致不同的考官之間會出現分歧,就比如方才,對於開海的問題,就出現兩個鮮明的派彆,大家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最後隻能是禁海派以人數取勝。
但是現在不同了,開海通商帶來的暴利就呈現在眾人麵前,傻子都能看出來孰對孰錯,在事實麵前,禁海派徹底啞火了。
這就好比本來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現在突然有了標準答案,那就按照標準答案來閱卷吧,是對是錯,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辯論什麼。
似會元汪俊這般難得的才子,文章寫的再好,但你的論點是錯的,所以,不好意思了,往後稍稍吧。
而賀東來、楊懷瑾這種,雖然文筆差了些,但是人家觀點鮮明,堅決支持開海,不管你願不願意,必須將人家的名次往前提。
殿試結果終於出來了。
一甲,狀元毛澄,榜眼賀東來,探花楊懷瑾。
二甲頭名汪俊,第二名徐穆,第三名羅欽順……
此榜一出,滿朝嘩然,毛澄也算是小有名氣,但是賀東來和楊懷瑾是哪裡冒出來的?
會元汪俊本是狀元熱門,結果,竟然掉出前三?
當眾多讀書人得知毛澄、賀東來、楊懷瑾三人同是壽寧侯張鶴齡的門生之後,場麵更加難以控製,難不成,這其中有什麼黑幕?
壽寧侯張鶴齡那廝本就惡名遠揚,沒想到,他竟然操縱科舉?
這也太囂張了吧?
讀書人很快就鬨起來,立刻有一名禦史上書,認為此次殿試結果有失公允,希望皇帝明察。
弘治皇帝接到奏報,不由得大怒道“殿試結果是朕和朝中大臣共同評選出的結果,有失公允,豈不是說朕徇私?”
見皇帝動怒,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翟瑄求情道“陛下,禦史乃言官,其職責便是糾錯,若有說錯的地方,還請陛下體諒。”
放在平時,弘治皇帝是不會對一名言官動怒的,但是他今日實在是氣憤不過,說道“言官是糾錯不假,但是捕風捉影,隨意冠他人以罪名,此乃誣陷,來人,拉出去,杖二十!”
看到人家來真的,翟瑄不敢再說話了,被打的這位也閉嘴了,老老實實回家養傷去了。
隻是,眾臣子心中出現一個想法,陛下怎麼和壽寧侯越來越像,動不動就將人打一頓,這以後還讓不讓人說話了?
今日是大日子,由吏部、禮部官員捧著聖旨鳴鑼開道,狀元公毛憲清身穿紅袍、帽插宮花,騎著高頭駿馬,在皇城禦街上走過,接受萬民朝賀,因他奉有皇上聖旨,不論什麼官員,得知誇官,都必須跪迎,向聖旨叩頭,高呼萬歲。
往來之人,無不稱羨,過往的官吏,紛紛跪拜在禦道旁,而他,招搖過市,此等榮耀,絕無僅有。
那些平日裡酸裡酸氣的讀書人,心中也不禁神往,畢竟,這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
奉天殿上,三百名新科進士當眾被授予官職。
狀元毛澄,授翰林修撰,從六品;
榜眼賀東來,授翰林編修,正七品;
探花楊懷瑾,授翰林編修,正七品。
…………
s寫到科舉,就想到剛剛落幕的高考。
本來這幾句話是想寫在作家的話裡麵,但是擔心看盜版的讀者看不到,就寫在正文裡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祝各位學子都能如願以償,踏入心目中理想的學府!
你們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