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毛憲清與賀東來應約而來,師徒三人頻頻舉杯,賀東來酒量有限,很快,舌頭根子就硬了。
“恩師,學生再……再敬你……一杯!”
張鶴齡舉杯喝下,這個時代的酒沒什麼度數,喝起來和清水一般。
賀東來豎起大拇指,努力吐出幾個字“恩師……海量!”
張鶴齡也很無奈,這家夥酒量也太小了,你可是走仕途的,酒量太差可不行啊!
“看來,當初隻教你們寫八股了,忘了教你們飲酒。”
賀東來咧開嘴一樂,說道“恩師真是風趣……學生,學生……酒量是天生的,自己……知道,教不會的。”
“知縣的感覺怎麼樣?”
“回稟……恩師,李府尹對學生有……有,有新的安排。”
張鶴齡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問道“哦,什麼安排?”
賀東來指著東方,說道“下西……西洋!”
下西洋?
張鶴齡心中暗道,李東陽還是挺有魄力的,這才開海一年,就著手下西洋了?
在明朝,西洋並不是西方國家,而是特指今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大陸沿岸。
海濤間關鳳濤萬裡,三年夏才至西洋。
當年,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創下不世之功,但是海禁以後,這份輝煌卻逐漸被人遺忘。
最初的下西洋,其實是有特殊使命的。
燕王朱棣靖難一役,將建文帝趕下台,問題是,皇宮大火,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就成為朱棣心中一生的死結,如果建文帝哪天突然冒出來,一呼百應,天下勢必再次大亂。
朱棣並不擔心打仗,自幼便和蒙古人乾架,打仗從來沒怕過誰,但是,現在自己是皇帝,如果建文帝真的死而複生,哪怕他奪不回皇位,也會引起朝堂震蕩。
現在我是一家之主,家裡有任何損失,都是我的!
就算被你砸幾個瓶瓶罐罐,我也心疼啊,更彆說戰火再起,到時候國庫虧空,百姓受罪,我這個當皇帝的豈不是賠到姥姥家了。
所以,朱棣一直暗地裡派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最後打聽到,有人在南洋某個小國見過建文帝,然後立即決定,下西洋!
當然了,總不能跟外人說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於是找了個很好的借口,尋仙求藥。
曆代皇帝,都會追求長生不死,我現在當皇帝了,派人去海外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不但不過分,甚至還很合理。
作為當朝天子,集天下權勢與一人,不去追求長生才是不合理的!
於是,有了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其實就去巡視南洋諸國,告訴他們,大明朝的主人換人了,你們誰敢私藏建文帝,趕緊給我交出來,不然我打你啊!
鄭和雖然是太監,但是身材魁偉,正當壯年,朱棣曾詢問袁忠徹以鄭和率軍出使是否合適,袁忠徹認為合適。此外,鄭和兼涉佛教和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認為有利於其順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不過,鄭和跑遍南洋諸國,也沒找到建文帝,後來幾次遠航已經不再是尋找建文帝了,而是以宣揚國威為主,還兼任調解員的工作,哪個國家和鄰國打仗了,鄭和還負責去調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