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張皇後親眼看著自己的弟弟當上了輔政王,心中滿是歡喜,說道“我已經讓禦膳房準備了午膳,中午你就彆回去了,留下來一起用膳吧。”
“多謝娘娘美意,”張鶴齡說道,“還是不打擾了,兩位娘娘請用膳,在下告辭。”
張皇後忍不住看了一眼周太後,周太後隻是笑而不語。
“都已經這個時辰了,去哪也要吃飯啊,吃完再走吧。”
張鶴齡麵帶微笑,說道“很久沒回家了,甚是想念,就不打擾兩位娘娘用膳了。”
說完,張鶴齡客客氣氣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離開。
張皇後不解地問道“太皇太後是如何得知鶴齡不會留下用膳的?”
周太後似乎早有準備,說道“以前他進宮是來看望你這個當姐姐的,就算被人說三道四,也沒多大關係,但是,現在他是靖王,又是輔政王,身份特殊,自然不會像以前那般隨意了。”
張皇後還是不解,又問道“不過是吃個飯而已,有何不妥?”
“不一樣的,”周太後搖了搖頭,道,“倘若靖王在後宮耽擱太久,怕是很快就會被人彈劾了。”
張皇後歎了口氣,道“唉,還真是麻煩。”
周太後卻笑吟吟地說道“正是如此,才說明哀家沒有看錯人,彆看那些大臣們平日裡一個個滿口的仁義道德,真的出了事,誰也靠不住。”
“隻是……”張皇後略顯躊躇,說道,“我大明朝不乏精明能乾的藩王,太皇太後此舉是否過於激進了些?”
張皇後的擔心不無道理,歸根結底,大明朝是姓朱的,如今卻讓一個姓張的打理朝政,這也說不過去啊!
萬一哪個藩王早就有心謀反,借此機會揭竿而起,豈不是把張鶴齡架在火堆上烤?
周太後卻一臉淡然,緩緩說道“你可知哀家為何選擇靖王輔政,而不是朱姓藩王?”
“臣妾不知,請太皇太後明示。”
“若是藩王輔政,大明朝固然還姓朱,但是,”周太後眼中出現一絲寒光,似乎又想起來當年二帝同天的那段時間,語氣逐漸變得冷漠,“弘治皇帝一脈卻要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徹徹底底地消失,連個名字都不會留下。”
張皇後神色詫異,喃喃道“不至於吧……”
“不至於?”周太後冷笑一聲,道,“我大明朝的藩王那可都是龍種,大家同為太祖高皇帝血脈,誰願意在那一畝三分地圈著,這一百多年以來,為了權力,同族殘殺的例子還少嗎?”
“可是,陛下執政以來,國泰民安,並未發生過謀逆之事。”
“那是因為皇帝的身世,當年萬貴妃禍亂後宮,隻留下弘治皇帝這一個龍種,當時所有的大臣都擁立太子,先帝就算再寵幸萬貴妃,也沒辦法改立太子,所以當今陛下這個位子來的正,旁人就算想要謀反,也沒有借口。”
張皇後認真聆聽,看來,以前是自己想的太少了。
自己所處的世界,遠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隻是自己長期處於弘治皇帝的庇護下,沒有發現那些肮臟的事罷了。
“哀家方才說的這一切,都是在陛下安然無恙的前提下,倘若陛下病重,會出現什麼情況,你已經親眼看見了,就不需要哀家再說一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