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劉健這倔脾氣上來,怎麼可能輕易就算了,當下說道“臣犯了錯,就要受到責罰。”
張鶴齡擺擺手,道“行了行了,彆糾結這些了,我們還是說正事,韃靼人那邊蠢蠢欲動,該如何應對?”
劉健早有準備,道“天順初,也先有平章哈喇者,逐也先走死,部落遂分散,是時,虜眾分散,反複相殘,並陰結朵顏,伺我塞下即貢馬,諸酋各以部落通中國,恐中國左右,以故難深入,彼自相猜,不能久留內地。”
張鶴齡聽的頭大,說道“你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現在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征集十萬大軍,準備南下,我等如何應對?”
劉健繼續說道“弘治元年,亦是小王子巴圖蒙克初步完成草原諸部的統一,率所部住大同近塞,亙三十餘裡。至是求貢,書稱大元大可汗,分庭抗禮之心昭然。老臣以為,這一戰或早或晚,不可避免。”
“你的意思的……打?”
在劉健之後,兵部尚書馬文升出列,說道“打是要打,但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近年來,雖然邊軍衝突頻頻發生,但並不嚴重,如此大規模作戰,自景泰年間北京保衛戰之後,還未曾發生過,我們的將士還能不能打,怎麼打,必須拿出一套詳細的作戰方案。”
“需要多久?”
馬文升想了想,說道“當年太宗皇帝五征大漠,即便是經驗豐富,準備時間也需要三個月以上。”
“三個月?”張鶴齡笑道,“人家都打到你家門口了。”
“集結大軍,征召民夫,調配糧草,尋找補給路線,一場大戰,背後涉及的事情太多了,沒有三個月,恐怕很難完成。”
“你等一下!”張鶴齡指著馬文升說道,“你先搞清楚一件事,不是我不給你三個月時間,是韃靼小王子,達延汗巴圖蒙克,他不給你時間,我這樣說,你懂了嗎?”
內閣大學士謝遷站出來說道“正是因為準備時間太過倉促,我軍遠征作戰,把握不大,所以,臣以為應該以守為主。”
謝遷說完,身後又站出來幾人,紛紛道“臣附議。”
張鶴齡算是聽明白了,這幫人說什麼準備時間三個月以上,原來是不打算進攻,隻想著防守。
劉健等人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弘治皇帝突然病重,朝中一個多月的時間處於無主狀態,內部都亂成一團糟了,現在剛剛把大權定下來,哪來的精力去打仗?
等韃靼人來了,明軍以固守為主,把城守住,你能攻破幾座?
就算被你占些便宜,破了一兩座城,難道你還能攻進京城來不成?
隻要攻不進京城,這筆帳日後還可以清算。
張鶴齡卻不這樣想,因為防守畢竟太過被動,主動權全部在人家手中,到時候就算韃靼人攻不進來,但是在你的地盤上搶掠一番,搶走足夠多的食物和資源,也夠讓人心涼的。
所以,這一仗要打,必須打。
而且,一定要把他們打疼,最好是記一輩子的那種疼。
張鶴齡在下麵掃了一眼,眼睛落在焦芳身上。
隻需要一個眼神,焦芳已經清楚了。
“臣焦芳以為,這一仗不能一味地守,必須打,而且要出長城去打!”
張鶴齡點點頭,道“還請焦大人說一下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