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音達爾罕終於到達了榆木川。
然而,他麵對的並不是想象中那座空虛的大營,而是兵強馬壯的五萬明軍!
斥候將消息傳遞回來的時候,拜音達爾罕大驚失色,明軍不是都上前線了嗎,怎麼這裡還會有五萬人馬?
不是專門留了五萬人來守營吧?
大明什麼時候這麼富裕了?
這可是五萬人馬,每日要消耗多少錢糧,就為了守個大營,瘋了吧?
拜音達爾罕說什麼也不敢相信明軍能這麼布置,直到他自己帶人前來探營,看到那數不清的兵馬,這才悄悄地溜了回去。
算了,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
偷襲大營的計劃落空,拜音達爾罕隻得帶了人原路返回,經過賽音山達的時候,遇到一支瓦剌人的部隊,而且,領隊是自己的熟人。
“巴圖爾!”
“拜音達爾罕!”
瓦剌部和韃靼部原出自一脈,多年來有戰有和,兩部之間也沒有太嚴格的界線,本來就是遊牧為生,走到哪算哪,有個大致的範圍就夠了。
巴圖爾所領導的部族緊鄰韃靼部,各族人之間互有來往,其中,巴圖爾的妹妹就嫁給了拜音達爾罕的兒子,兩人算是親戚。
“巴圖爾,你們的大軍到哪了?”
韃靼部一直在等瓦剌部的大軍,現在明軍已經深入漠北,如果瓦剌部和兀良哈部能從兩翼合圍,定能反敗為勝。
因此,拜音達爾罕看到巴圖爾,心中十分激動。
巴圖爾麵色有些尷尬,說道“大汗已經下令召集大軍,想來還沒有集結完畢。”
“什麼?”拜音達爾罕臉色漲紅,說道,“明軍的主力都已經打到飲馬河了,瓦剌部竟然還沒有出發?”
其實,巴圖爾說謊了。
瓦剌部早就集結了八萬人,準備攻擊雁門關。
但是,大軍還沒有走出草原,卻發現雁門關外,明軍已經等待多時了。
這支部隊是楊一清率領的五萬邊軍,裝備精良,自雁門關出發向北,就是在防備瓦剌部。
瓦剌部本以為明軍主力都在和韃靼部糾纏,自己隻需趁虛而入,甚至可以先韃靼一步,打到大明的京師,可沒曾想,人家早有準備。
兩軍對峙了一段時間,試探性地交戰幾次,瓦剌大汗阿喇哈青森果斷下令,撤!
開什麼玩笑,說好了來撿便宜的,結果便宜撿不到,還要把自己搭進去,賠本的買賣誰乾啊?
現在誰還管你韃靼部是不是在和明軍死戰,反正我占不到便宜,耗也耗不起,乾脆,咱回去吧!
瓦剌部就這樣撤了,楊一清便整頓兵馬向北進發,準備支援靖王,拜音達爾罕在榆木川看到的五萬大軍,就是楊一清的西北邊軍。
麵對拜音達爾罕的質問,巴圖爾也不好意思說瓦剌還沒打就溜了,丟人啊……
“這個……瓦剌各部族分布太廣,如準噶爾部,從接到命令,再集結兵馬,等到了這裡,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拜音達爾罕越聽下去越感覺情況不對,於是說道“帶我去見你們的大汗!”
巴圖爾麵露難色,說道“大汗公務繁忙……”
“現在還有什麼是比連抗敵更重要的?”
無奈之下,巴圖爾隻得點了點頭,說道“那好吧,我帶你去。”
…………
s眼睛疼得厲害,試試還能不能再寫一章,畢竟斷更了就沒有全勤了,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