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父皇是想說,劉閣老有的時候過於剛直,沒什麼趣味吧?”
“還是兒子,知道老子在想什麼啊。”皇帝歎氣著說出這句話,“朕看你這個小兔崽子,拿他們似乎有點辦法。”
“因為……父皇將我生得聰明呐。”
弘治皇帝看自己這個兒子跟個小大人似的,也蠻有意思,
“照兒,你一次又一次的和臣子們爭吵……朕已經不擔心旁的。”皇帝幽幽的眼神看向遠方,“朕是擔心……”
朱厚照吃著東西的動作都一滯。
“……父皇是擔心,會有人不支持兒臣。”
“我兒,可真是麒麟之兒。這都能猜得中。”
所以說,朱厚照的條件得天獨厚啊。
曆朝曆代,皇太子鮮少有這樣敢和大臣對著乾的,因為有個哥哥或弟弟想著他的太子之位,那就危險了。
“他們不支持兒臣是因為什麼呢?兒臣就是照著他們教的去做的,愛民親民呀。”
弘治皇帝還是有些憂慮,他可不想自己的太子弄到最後滿朝的敵人。
其實這幾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都是為了他這個父皇,或者乾脆的說,太子成為‘幸臣’一般的人物了。
“便是如此,朕也還是擔心。尤其這一次,這個周經一鬨,岐王和雍王都該知道是你反對賞賜他們土地了。岐王、雍王知道了,天下的藩王又有哪個不知……”弘治皇帝跟自己嚇自己似的,越說越憂愁,“照兒這麼小的年紀,朕身體又不好……”
是的,
也許是童年的經曆導致,
弘治的身體一直比較虛弱。
其實這也是李廣受重用的原因,皇帝有點兒想在神佛那邊開後門的意思,看看能不能把身體搞好點兒。
過年的時候他還小病了一場。
朱厚照凝眉一想,從弘治的角度來說,哪怕他再活十年,自己也就十八九歲,還是小。
而實際上,他隻能再活七年了。
“王鏊和楊廷和都還不錯,是有才得。照兒用著就好。除此外,也該領幾衛兵了。”皇帝這話說的叫朱厚照一驚。
震驚完之後則是有一陣溫暖和感動。
作為一個皇帝能替太子這樣想,真叫一個幸福。
明代的軍製實行的是特殊的衛所製度,說起來也很複雜,主要是明初時朱元璋定的那一套被朱棣改了,朱棣的那一套,朱瞻基又改了改,他改完了到土木堡之變於謙又改了,最後明憲宗也就是弘治的父親又改了改。
到弘治時,守衛京城的禁軍,分十二團營和上直親軍二十六衛,土木堡之戰後五軍都督府成為了擺設,兵部的權柄日重,所以十二團營和上直親軍或多或少會受到文官的轄製。
當然,錦衣衛除外。
騰驤四衛,也除外。
所謂騰驤四衛,便是指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統稱“四衛”,又名“四衛軍”。每衛大概五六千人。
騰驤四衛雖然也屢經整編,但一直是屬於禦馬監指揮。除此之外的上直親軍,已經談不上‘上直’二字了,全部混同於京營普通部隊,雖然名目未改,但已不再是皇帝親自指揮的禁衛軍。在行政、人事、薪餉等方麵受製於文官,日漸衰敗。
至於禦馬監,這是僅次於司禮監的重要機構。原先它確實是養馬的,但後來開始管理草場、皇莊這樣的事務,再加上還領著四衛兵馬,所以禦馬監實際上是與兵部共掌兵權、與戶部共掌財權,地位顯赫。
東廠的提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
短暫存在過的西廠,提督便是禦馬監秉筆太監。
弘治任用過多位禦馬監太監,現在的太監叫寧瑾。
不過朱厚照還是奇怪的,“父皇要兒臣怎麼領?錦衣衛是天子親軍,騰驤四衛歸屬於禦馬監,其他的京營則在兵部之下。兒臣身為太子,有時因為父皇寵愛已經逾了矩了……”
弘治皇帝考慮了半天,忽然反應過來,他動什麼腦筋,自己這兒子腦子可活了,“朕知道,你一直是有辦法的。至於逾矩……你我是父子,父親是什麼都能給孩兒的,這個話,曆朝曆代的君王都很難說出口,但朕可以說。”
所以以前讀曆史就覺得朱厚照這三個字真是幸福的代名詞。
“那不如這樣,動靜還是小些好,就將禦馬監的提督太監和四衛中某一衛的指揮使換一下。隻要兒臣能使喚得動,便算是領了一衛了。”
其實說到底,誰會打到皇宮來,但皇帝就是怕,萬一將來有一天……總歸是有保護太子的人。
“隻一衛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