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行動一)
改革的確會觸動舊有的利益階層,理智派通常都會說,侵害人家的利益,人家不反抗?但理智派通常會滑向另一個極端,便認為當權者但凡做點什麼,必定是反抗如潮,難度大得不得了。
仿佛這個皇太子當得就是要哄著大夥兒似的。
怎麼可能?
不要說古時候這些有等級尊卑觀念的人。就是思想解放的現代人,在公司上班,今兒扣你個工資,明天請你通宵,我就是明擺著侵犯你利益,咋了,誰起兵造反了?
也沒有嘛,一個個還是第二天老實上班去了。
社畜社畜,人都活成畜生了,一切也還穩穩當當的。
現在太子有旨意下來,
且他盯著內閣和六部不放,內閣和六部也隻能再將旨意細化,成為可以操作的細則,並派人落實。
至於落實的結果究竟能不能像太子所設想的那樣,那確實要看這個年代的官員素質和效率,但不管如何,朱厚照現在是盯上這個事了,也總是要儘最大的努力去做。
東宮的討論一結束,最先開始出來的政令是那種比較容易、且內容清楚詳實的。
撤太仆寺卿王霽,命太子府司經局冼馬梁儲接任。
冼馬一職其實隻有從五品,到太仆寺卿屬於升任。
但是官場有官場的套路,哪個年代都有,也就是……所謂的升遷模式。比如說出閣入相的那種,就是要從翰林院出。
而在此之前,太仆寺卿這個職位並不受人重視,承平年代,幾代皇帝對於馬政的熱情消退,導致太仆寺也不是什麼熱門的衙門。伱哪怕太常寺都好一點,它管宗廟禮儀,古時候祭祀是國家大事,皇帝知道你這個人。
與此相比,這品級的提升,其實沒多大意義。
所以這一道聖旨其實砸暈了兩個人,王霽不說,卷鋪蓋兒回家了。
這梁儲,已經四十八歲了,弘治四年就開始擔任翰林學士、侍奉太子讀書,他這是妥妥的清流路線,弘治十一年還前往應天府主持鄉試,
按照套路,隻要熬些年頭,等五十多歲、前邊兒的老同誌退退休,比如現在的禮部尚書傅瀚、工部尚書曾鑒都已經是望七之年,乾不了多久了。
再加上,新君也有可能登基,他這個太子府出來的人,能不是重臣?
但卻在這個時候被太子改任太仆寺卿。
這讓梁儲有些略慌,主要當初程敏政說‘太子不過八歲’的時候,他是在場的!
程敏政就是對他說的。
後來太子知道程敏政說過這個話……會不會由此遷怒於他?
但不論怎樣,聖旨一到,衙門還是要去的,而且首先要去向自己的上司兵部尚書王越報道。
那日太子與諸臣的討論他不在場,所以也是去求教。
他是個直人,便也直來直去的問了。
但話一出口,
就遭王越反問:“這次,怕是你梁叔厚小人之心了,你覺得太子調你為太仆寺卿是一種不在意你的表現?人有的時候,總是關心則亂。其實你就在詹事府,詹事府裡的人員殿下如何調任,難道你還瞧不出眉目?”
王越想了想也不至於,“又或者是,議論指摘過多,你不太適應?”
就像當初楊廷和離京,許多人也會覺得他不受重視一樣。
“下官……”梁儲緊著眉頭,“下官當然也想過,但下官與殿下並無那樣的聯係……因而也不敢多想。”
“不要不敢,就是那樣。”王越鼓勵道:“殿下是個注重實務的性子,楊廷和、王華甚至不自謙的說,包括老夫都是如此,殿下關心的就是咱們這些做臣子的能不能把事情解決,解決的好不好。此次任用你梁儲,乃是因為殿下非常重視馬政,尤其重視通過改良馬政來紓解民困。”
“以你的資曆,任一個太仆寺卿是綽綽有餘,甚至是大材小用。但這也正是殿下的用意。殿下要用這種讓人出乎意料的方式,讓朝中內外知曉他對馬政的重視。”
梁儲心裡大概是過不了那一關,因為他和程敏政關係很好。所以確實沒敢多想。
“時移世易了,往後太仆寺卿非太子親信不可任也!”
有兵部尚書這句話,梁儲的心裡總歸好受一些。
至於馬政於國家的重要,他是翰林學士出身,各種文章都不知讀了多少了。
“下官明白了!”
這兩人正在交談的時候,一個宦官從外麵走來,看到梁儲很著急的說:“梁太仆,你怎麼在這裡,快點兒的。殿下召你入宮。”
既然是太子相召,王越不好多留,“去吧。想來,殿下也考慮到這一節了。”
梁儲到東宮的時候,
有兩人已經在了,其中一個他認識,一個不認識。
認識的叫張永,現在在禦馬監,代太子領著騰驤左衛。近來張永天天拉著這些人操練,在京師裡也快有些名氣了。
不認識的,其實是毛語文。
“……綜合這幾年的情況來看。順天府霸州大城縣、文定縣和保定縣三縣的民牧狀況最為糟糕。有些話,你們不說,本宮要說,順天府是北直隸地區,京師裡的衙門多、勳貴多,去民間占地的也就多,百姓沒幾塊好地,自然是種不出糧食……再養幾匹馬,日子基本也就過不下去了。”
梁儲到了,但太子殿下指了指一個空著的板凳,讓他先坐下。
隨後繼續說自己的,“此次專項整治本來想找12個縣,後來想著,索性就針對霸州的這三個縣一起做了。”
太子拿起桌上的兩份材料交給張永和毛語文,“你們一個領著騰驤左衛,一個是錦衣衛千戶,回去後,把這三家養馬百姓的實際生活在士兵和錦衣衛當中宣講,找個口才好的,多講幾次,就像聽故事一樣。”
張永和毛語文,已經是鐵杆太子黨,交辦他們的事,朱厚照一般是放心的。
“隨後要配合兵部也就是太仆寺了,還有吏部、刑部在霸州所采取的突擊行動。毛語文先去,你在京還可以調動多少人?”
“回殿下。”毛語文回道:“擠一擠,大約還有六百多人。”
“好,三個縣分開,散出去,先掌握基本情況。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