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解難題
浙江案之後,其實年關就已經很近了。
但弘治皇帝的身體不大好,宮裡的節日氛圍一點也不熱烈,皇帝這幾年病懨懨的,隔上幾個月就要靜養,不少人心裡估計還打量著太子說不準很快就要登基了。
張皇後即便不是什麼深明大義的人,但與丈夫的感情是真切的,一點做不了假。所以朱厚照不在的時候,她就一直在龍床邊照應,
早朝結束後,朱厚照很快又到了乾清宮。
以往,弘治皇帝生病,至少心情還不錯,這次卻有些差彆,大抵是因為劉大夏說了什麼傷了他的心,所以情緒低沉,一直就是這麼躺著也不說什麼話。
朱厚照也知道父親在睡覺,所以走近時給宮裡的太監示意,叫他們不要跪。一路到暖閣外,卻見到了一幕張皇後趴在龍床邊的畫麵。
老太監蕭敬輕手輕腳的過來,聲音極低的說:“殿下,陛下和皇後都睡著了……”
朱厚照微微點頭,屋子裡還是蠻暖和的,但是皇帝有被褥蓋,皇後還是沒有,於是他解下身上的羊絨大氅,走過去輕輕的給張皇後披上,現在畢竟是隆冬,凍著了就不好了。
在之後蕭敬隨他一起出了殿。
到外麵,朱厚照才交代說:“父皇睡醒之後如果心情還是不好,你到東宮來遞個話,本宮來想辦法。”
蕭敬內心感動,“是,奴婢遵旨。”
“嗯。”既然這裡還算安穩,他心裡頭也算是放心了,又招呼著劉瑾說:“你去給內閣遞個話,河南布政使王瓊轉任浙江布政使之前,讓他先進京一趟。刑部的那個彭澤也是,到時候讓他們倆一起進宮,本宮要見他們。”
這事兒交代下去這樣他忘記也沒關係,反正到時候人過來就想起來了。
像這種省級的官員,赴任之前他都要見一見的。
從管理層級上來說,巡撫、總督、總兵、布政使、按察使都是離皇帝很近的高級官員了。那一大塊都交給這個人,朱厚照的習慣……至少是見一見,免得什麼模樣都不知道。
“是,奴婢這就去。”
蕭敬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幕,心裡想著,太子殿下處理朝政日益熟練,皇帝的身體又日漸不好,他們這些人的命運要改變大概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了。
司禮監裡,陳榮、王洪…這些也都是過去的老人,一旦新天子登位,說不準都要給劉瑾讓路。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劉大夏也有類似的感覺,主要弘治十七年,皇帝的這場病生得太突然,明明是剛剛好起來的,沒過多久又躺下了。
在以皇帝一人為中心的政治活動中,他的健康情況太關鍵了。
以至於劉大夏回兵部之後,都感覺有些人的態度有了變化,都說人走茶涼,其實真實的情況下,人還沒走的時候,茶就已經涼了不少了。
太子現在給了任務,要劉大夏清理邊軍各鎮的空餉問題,他與楊一清的關係很好,馬上就想到先從西北開始,所以回去之後就給楊一清寫信。
楊一清本就當了幾年的陝西巡撫兼署理馬政,馬政又是太子極為關心的重要政務,所以這幾年他與東宮的聯係緊密。弘治十七年八月,朝廷任命他為三邊總製官,或者也可以說三邊總督,他在固原開府,坐鎮中央節製甘肅、寧夏、榆林。
西北這個地方,他楊一清是任職時間久、官位當到天,用國之一柱來形容絲毫不為過。可就在五六年以前,他還隻是陝西按察副使呢,這其中差距看似小,但實則巨大,至少按察副使這個職位想見皇帝一麵是很難的,但現在楊一清說進宮,不管是內閣還是司禮監,都擋不住他。
幾年的時間獲得如此大用,在旁人看來就是因為他一手搭上了皇帝寵臣劉大夏,另一隻手搭上了東宮太子。
然而好處不會叫他一個人得去,考驗總有一天要來的。
弘治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劉大夏派了一個兵部侍郎這樣的大官前往固原府,此人名為許進,在兵部也有些年份了。
不過冬日時分,路遠坑深,文官趕路哪裡快得過送信的泥腿人。
在許進到之前,楊一清的人就已經將當日早朝的情況送到了他的手裡。
皇帝病重、太子當朝訓斥,劉大夏去位丟官,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