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將士騎著快馬,一路衝到紫禁城,這麼大的陣仗,誰會不知道?
王鏊、韓文、閔珪三人來不及各自回府了,這個時候趕緊入宮為要。而在街上,百姓已經爭相慶賀。
便是人頭也都比平時多,王鏊掀開轎子的簾子,看到有個書生模樣的青年喊:“應是朝廷在寧夏打了勝仗,我們快去找一下克卿,他一定知曉更多的細節!”
韓文就坐在他對麵,感歎說:“民心可用啊。”
“如此,劉閣老是確實留不下來了。”王鏊多少也覺得可惜。
劉希賢這個人,官聲極佳。不管怎麼樣,都不是劉大夏那種人。而且皇帝厭惡劉大夏更多,對於劉希賢,其實是有些欣賞的。
“此次入宮,恭賀捷報、議定邊關將士升賞之事之外,貫道也要與我為劉希賢求一條出路。無論如何,不能夠讓他成為第二個劉大夏。”
韓文倒沒什麼,他現在與皇帝互信度極高。其實摸準了朱厚照的習慣,就會發現當官其實還蠻有激情的。因為皇帝和你的心思一樣,他不好享受,也不搞事情,就想把政務搞好。
“濟之兄,貫道兄,你們是不是又看淺了陛下?”
聽了閔珪的話,王鏊和韓文又對視相笑。
是啊,皇帝是何等樣人,又怎麼會看不清劉希賢是什麼人呢?
隻不過王鏊這個人像個老媽子,從皇帝還是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把方方麵麵都考慮到。
等到他們三人一路到乾清宮的時候,其實皇帝召的人已經差不多都要齊了。
“今兒個這個大喜事,朕要和各位愛卿一道慶賀。日日等、夜夜盼,寧夏的捷報終於來了,幸得祖宗庇佑,各位愛卿用心,京營和邊關將士用命,我大明在寧夏花馬池一帶重創韃靼蒙郭勒津部,有些可惜沒能抓住火篩,不過也抓住了他的部下紮那。”
“臣等恭賀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照端坐在龍椅之上,這個之後他還是要講究一點行為舉止的,不要弄得過於輕浮,“這種大事,怎麼能隻朕一個人賀?傳旨,明日舉行大朝會,朕與百官一起同賀!”
“遵旨!”
皇帝意氣風發,
他當然該意氣風發。
諸位大臣也都知道一次大勝意味著什麼。
所謂的威勢、聲名,這些虛一些的東西當然有,但更實在的是,大捷之後朝廷一定會提拔許多立下軍功的將軍和士兵,這裡麵有不少都是皇帝的人。
如今有了軍功,那麼升任一些職位就理所當然了。
那幫人受了賞、改變了命運,也願意繼續效忠皇帝。
如此一來,軍隊對皇帝將會更加忠心耿耿。
所以有軍功的皇帝和沒有軍功的皇帝在政治上就是不一樣,有了威名赫赫的將軍們在背後撐著,那張龍椅坐得會更穩!
“當初,陛下乾綱獨斷、力主用兵西北,前兵部尚書劉大夏等臣竭力阻撓,他們又如何能體會聖上之高瞻遠矚,若真如他們所說,那我大明又要被那幫北虜給小瞧了去!”
這個時候講這種痛打落水狗的話的,也隻有禮部侍郎焦芳了。
雖然有些過於得意了,但朱厚照聽著其實是有些微微的舒爽,他看向當初一齊反對他的內閣,其實他們也都一把歲數了,倒給焦芳給弄得有些下不來台。
“過去的事不提了,朕知道朝堂上有些爭鬥,曆朝曆代隻要有人就有爭鬥,不過朝廷還是要先把正事處置完了為首要,天氣苦寒、將士不易,他們可都等著朝廷發賞呢。咱們就是再鬥,也不要忘記他們。且不止是活下來的英雄要被銘記,死去的將士,朝廷更加要銘記。這事兒兵部一定要仔細,介夫,”
“微臣在。”
“事情來的突然,所要受賞、撫恤的人員也多,伱便暫時領一個兵部侍郎銜,輔佐大司馬儘快將此事弄個眉目出來,要有名單、升賞撫恤)多少、依據以及所要核發的總銀兩數,務必周全、詳儘,不漏一人、不錯一人。”
王敞和楊廷和兩人出來領旨。
不過雖說叫他們負責,但一些主要將領如何獎賞,還是要皇帝的定的,比如說楊一清。
朱厚照扶著龍椅,繼續說道:“朝廷不能讓流血拚命的邊關將士受了委屈,這首要的就是楊應寧。他已經是三邊總製官,在西北的官兒就屬他最大了,而且任職不到一年,他的升賞,咱們要好好議、認真議,官大不怕,朕就怕大明的官員立不了升大官的功勞。”
劉健一直低著頭不說話,皇帝把打賞將士的事排到了第一位,而沒去管複套以及他的那些事……不知是什麼用意。其實不說,也不代表就沒有。
誰都知道,寧夏既勝,西北軍威大震、天下民心大震,這個時候要複套,要收回國土,這事還能攔住?
大明的這個帝王誓要將大明帶往那個迷霧一般的遠方了。
===
要過年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