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新任浙閩總督,怎麼又會推動牆頭草們去倒他。這是前後矛盾的行為。那樣朝堂的爭鬥也會變成一種不利於國家的趨勢。
一個優秀的帝王是絕對不會如此的。
但對於楊一清來說,這個話就很難講了,王鏊、韓文當然是未來,但畢竟不是現在,他也不能不顧現在。
況且李東陽之前一番話推心置腹,把氣氛烘托到了這兒,他如果不接話頭,就會變成給臉不要臉。
想到這裡楊一清的心更緊了一分——這天子身邊,沒一個善茬兒。
“……浙閩總督是臨時加派,初任之人、到了地方就要收服兩省之官,其人不僅要有聲望、地位,更要清醒、果斷,這是其一;其二,浙閩總督最終還是為了開海而設,如此重要的職位,陛下絕不可能安排不能體會聖意的人;還有其三……”
其三他就有些不好講了。
謝遷把楊一清的話接過來說了,“其三,浙閩總督為了開海而設,而開海則是為了複套。所以浙閩總督,要與應寧公遙相輝映……再說的直白些,不可互相拆台。這,便是李閣老說你應該說的道理。你不說,陛下不會覺得你一心為公,隻會覺得你要麼是想不到、要麼是裝不知道。這兩點,哪一點都不夠好。”
楊一清輕輕吐出一口氣。
跟他的心腹齊承遂、太監張永這些人對話,他是那麼輕鬆,三言兩語就是掌握一切情勢。可麵對朝中的兩位閣老,那可真是一句都錯不得。
“我在西北多年,於朝中應當沒什麼仇敵吧?”
李東陽喝了口茶,忍不住笑著說:“我倒不知曉,應寧公現如今還成了人人喜愛的人。”
楊一清無奈,他也知道。從寧夏花馬池之戰開始,他便一路應著皇帝打仗、複套,如今為了複套更是扯出了開海,
再加上,劉大夏還在監獄呢。
楊一清不要說人人歡迎了,不是人人鞭撻都算是好命。
所以那些個清流是不可能了,禮部尚書林瀚、工部尚書曾鑒這都與他關係不深。兵部尚書王敞?
他搖了搖頭。先前王敞在君前的那番話,還是令他有些忌諱。
王鏊、閔珪、韓文……?他們是要入閣的人,忽然去浙閩也不對。
“如此說來……我以為楊介夫最合適。”
李東陽和謝遷相互看了看,楊廷和的話……楊廷和與他們倒是距離遠了些,現在入了軍機處就更加遠了……
但那天乾清宮裡的人,其實也沒剩幾個選項了。要麼就是大理寺卿常俊,這人也是個清流。但隻怕為皇帝所不喜。
這樣的話,就隻能範圍再擴大些……
“李閣老和謝閣老覺得有更適合的人選?”楊一清察言觀色,也看出他們有話要講。
“吏部侍郎梁儲,如何?”
“梁叔厚?”楊一清緊了緊嘴唇。
他明白李、劉二人的意思,梁儲原來是太仆寺卿,在皇帝的推動下梳理了陝西的馬政,這其中與當時還在陝西當巡撫的自己有大量往來。
而他們都算一是君子,相處多了,自然感情就來了。
所以這是李、劉二人在對著他的口味講。
“叔厚知輕重、懂進退,以其天下第一部的侍郎之職任浙閩總督也還可以。但是……”
“但是什麼?”
“但是梁叔厚此人頗為正派,浙、閩兩省的事,怕是應付不來。”
“正派?”
楊一清心想當然正派,他要是不正派,人家吏部侍郎肯定被吏部尚書拉去了,和你們還能有什麼關係。
李東陽、謝遷最初是不願意楊廷和的,但朝廷中能任此職的左右就那麼幾人,如果梁儲再不行……
也難怪皇帝那日不願意抉擇,這個人確實不好找。
……
……
宮裡麵朱厚照也在琢磨。
他琢磨的是另外一件事,就是史書記載,王瓊和楊廷和的關係不好!為啥記著這個,是因為楊廷和和王陽明的關係不好,而王陽明是王瓊提拔的!
這種事情作為皇帝是沒辦法的,王瓊的所作所為,楊廷和就是看不慣,能咋的?
他也不願意拿開海的大事去給兩人磨合。
“朕,這是缺一個胡部堂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