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此計甚好!
“《史記·李將軍列傳》說‘軍亡導,或失道’,一千年前的李廣將軍或許就是在草原上迷了路,才最終被俘,另外一路的公孫賀突入草原之後一樣尋不到匈奴主力。大哥老說我讀書無用,其實打贏的方法都在書裡。”
馬勝如往常一樣和他的兄弟邊走邊說,“那書裡麵說了如何打敗北虜嗎?”
“最重要是要找到他們!”
總兵的命令已下,一點意外都沒有,此次出征馬榮任前鋒,率三千精騎先於主力部隊五日出發。
從弘治十二年,到現在,邊軍的出擊越來越主動,規模越來越大,這就是紫禁城換了主人的影響。
周尚文出來親自為馬榮送行,鎧甲撞擊的聲音在城門下響得異常清脆,三千人在城外上馬等候,馬榮領著三名千戶單膝跪地拜彆主將。
周尚文的身後,馬一槐頗有幾分自豪,軍中這麼多人,最受賞識的還是他這個兒子。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韃靼一天未滅,我們這些人就隻能向北,不能向南。本將還記得,當初在軍學院,陛下說過,漢敗匈奴、唐敗突厥,到我大明也不能丟了華夏子孫的臉麵!馬榮,你是識得字的人,知道朝廷邊疆之策的含義,本將隻期望你不辱聖命,一展我明軍風采!”
“末將領命!”
馬榮歲數不大,頭盔下的臉龐其實還稚嫩,但軍旗獵獵,他現在是一方主將,他必須要為這三千人負責。
而馬榮自己其實血液滾燙。
人就怕讀書、就怕有信仰,一旦觀念形成了,便是什麼都不顧了。
領兵越過長城,馬榮意氣風發。
他先是狂奔了一陣,隨後就降下速度,半天的趕路周遭的風景就已經完全不同,市集、城牆不見蹤影,遠望而去儘是藍天白雲和茫茫原野。
看到一處上坡高地,他策馬走了上去,身後是他的大哥馬勝,和三個千戶。
風吹得馬脖子上的鬃毛持續飄揚,五個漢人騎在馬上遠眺著草原,
“千百年來,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路過此地,這些地方也不知留下多少英雄事跡。走在這條路上我總是忍不住想,若是可以,真想看看漢武強漢和唐宗盛唐!”
馬榮身後有個年紀稍長的將軍,有時候人們會稱其為胡叔,胡叔臉頰上有顆大黑痣,能嚇哭孩子的那種,他回道:“少將軍有所不知,末將年輕的時候都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越過長城,像是此番撥銀一百萬兩,便是末將活得久些,也是頭一次遇到。”
打仗,說到底還是要銀子。
“便是周總兵說得那樣,現如今時來運轉,以後周將軍立功封爵,咱們這些人也可以沾上些光。”
武夫們在一起說得大多也是這些名利。
但馬榮望著遠方,其實想得不是這些。
他是在追憶漢唐之強盛,他有一種曆史感,“大明也要讓後世子孫記得住!”
“少將軍應該在想,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吧?”
“嶽武穆冤死風波亭,那是他遇到了宋高宗。咱們可不是!要不是文臣阻攔,大明天子都要和咱們一並上戰場了!”
他們這些人多少在軍學院見過皇帝,多多少少對皇帝也有些了解。
所以說軍學院真是好東西,能讓站場上的將軍更多的接觸皇帝。
“駕!”馬榮催著馬匹前進。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他馬榮也要叫胡馬度不了陰山,讓後世人追憶大明時也豔羨他們!
……
……
西北是塞外風光。
揚州則是小橋流水。
鄒澄趕到欽差行轅,他今日乃是求情而來。
因為顧佐打著幫助一些鹽商解決守支的旗號,拉攏到了人,可關鍵是現在問出了什麼,他不清楚。
大廳之中,顧佐坐在偏位,扭頭看了一眼他之後又偏過視線。
“鄒大使,幾日不見,為何今日早早登門?”
“下官參見上差。敢問上差,近來可是有極個彆的鹽商說了些什麼胡話,下官是怕他們誤導了上差,所以特來提醒。”
顧佐麵無表情,“感謝鄒大使的好意。”
話到此處,他忽然停了,搞得鄒澄有些尷尬。
但事關重大,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扭頭就走。
“……上差當日說,要呈奏皇上奏疏,此事……”
“鄒大使想看本官寫了什麼?”顧佐露出玩味的笑,“給鄒大使看一點問題都沒有,隻要你願意與本官聯名上疏即可。到那個時候,都要署下鄒大使之名了,自然是要讓伱看寫了什麼。”
鄒澄頭疼,
好好的過日子不好嘛。
為什麼非得要折騰一下呢。
“上差,請恕下官直言,為什麼偏要如此呢?上差這樣做難道是聖意?抑或是有彆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