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你說的許多事,才知道大明皇帝陛下至今雖隻有十六歲,但智謀無雙、仁義無雙、見識也無雙。前朝弘治皇帝隻生了這麼一個皇子,便生得這麼厲害。”
“天子豈能以常人度之?亦不剌統領,如今伱與我們修好,這個選擇真的是萬分的正確。因為大明變了。朝廷已經撥銀百萬,用於戰馬、兵備、軍卒,這是過往幾十年沒有出現過的事。其實我們能夠相遇,說到底都是陛下推動邊疆之策改變的結果而已。但陛下之所以要改變邊疆之策,也是逼不得已。”
後麵連年寇邊的話,也不適宜再說了。
亦不剌聽得懂就好。
“其實沒有人願意打仗。我們是韃靼人,你們是漢人,我們也會想憑什麼你們占據著肥沃的土地,享受著適宜的氣候?如果你每到冬天看著牲畜和人餓死,南侵也會是你唯一的選擇。”
這一點,馬榮似乎也很難反駁。
“亦不剌統領,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陛下也在軍學院中提到過。”
“喔?”
“陛下說,天下的事善惡、正邪其實不一定每一次都好分。如果這些想不通,那麼就想想自己是誰。大明的將官,首要的是什麼?自然是為大明而戰,保護大明子民。陛下也提到自身,天子是天下之主,他的職責便是要勵精圖治,為天下人創造一個盛世。對於統領來說也是如此,讓永謝布部落裡的每個人,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都能夠更好的活下去便是您的職責。”
“你看起來很敬仰你們的皇帝。”
“這是我們每個漢人血脈中都存在的,五百年必有聖人出,每當出現這樣的聖人,我們便會自願追隨。所以周總兵說的對,達延汗絕對贏不了。因為即使我們敗了一次,天子也有能力再次出兵。”
亦不剌了解的越多,他便越產生無力感。
馬榮說的都是事實,對於未來的判斷也是基於事實的合理推導。作為一個小部落,碰上這樣厲害的中原皇帝,他也沒有辦法。
除非他願意西遷,遷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你的口才很好,我計劃安定以後與土默特和鄂爾多斯兩個萬戶的部落取得聯係,邀請那兩個老朋友過來,他們對達延汗也是一向不滿,到時候便讓你來當說客。”
“好!”
達延汗在進行統一蒙古的行動,自然會導致這三個萬戶部落本能的抗拒。
而亦不剌的行動實際上也會對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部落產生影響,同為右翼三萬戶,他們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
現在死了次子,誰也不會保證達延汗會不會就此下定決心用武力解決。
這種猜疑一旦產生,想要彌合其實非常困難。
這些馬榮全都想好了。
相比於他每天沉思,
他的哥哥馬勝則簡單的多。
當日在戰場上,他遇到了一個叫嘎比亞的韃靼勇士,因為自己已經先酣戰過一回,體力下降,所以導致他在嘎比亞的手上沒討到便宜。
這可叫馬勝受不了。
如今兩軍合並往南,閒得沒事,馬勝就到處找這個人。
隻可惜他不通蒙語,不知道名字,隻能憑著記憶中的樣貌到處去找。
所以說這兩兄弟也是奇葩,一個在上層之間來來往往,一個在兵卒裡頭東找西找的。
就這個過程,花了他小一個月。
找到之後在蒙語不通的情況下,兩人先約打了一場,結果沒有分出勝負。
後來打得更多,以至於都快成兩邊士兵的一個‘節目’了。
而且周尚文和亦不剌都知道此事,為了免生事端,就令他們空手比試。
打到最後,兩個人也都熟悉了,
馬勝這個高傲的人更是不得不認可嘎比亞的勇猛,
不過他頭腦簡單,又心直口快,在馬榮帶著他見亦不剌的時候,
他就說:“亦不剌統領,你的帳下確實有很多非常勇武的士兵,嘎比亞能在我手裡不敗,也算是非常厲害了。反正你也和我們大明結為友好了,不如把嘎比亞這樣的人也給我們,我一想到和他可以共同戰鬥,就會興奮的睡不著覺!”
大哥講這個話,馬榮也沒有想到。
這實際上是永謝布部落的士兵仍然像原先一樣由亦不剌統領,還是要編入明軍中的問題。
不可否認,艱苦的生活環境,鍛造出了韃靼人優秀的戰鬥品質,他的騎術確實優於一般的明軍當然,漢人與遊牧民族競爭,憑借的也不是單兵作戰能力就是了。
這種部隊若是能夠作為友軍,馬榮一定能夠發揮出它更大的實力。
不過,軍力問題是非常核心的問題,拿在手裡還能說話,交出去,就是聽天由命了。
馬榮原本是計劃後麵再說,卻沒想到馬勝就這麼點了出來,這搞不好就會使亦不剌誤會。但他也不好說什麼,因為所謂的歸降,其內涵就是失敗者要滿足勝利者的要求。
而且他也好借此看一下亦不剌的反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