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若無成就,豈不可惜?(兩章合一起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嫡長子 > 第391章 若無成就,豈不可惜?(兩章合一起

第391章 若無成就,豈不可惜?(兩章合一起(2 / 2)

朱厚照再把聖旨交到劉瑾的手上後,從禦案後出來,緩步向乾清宮的大門走去,一直走到門檻之處。

背對著眾臣,他說:

“還記弘治十七年,朕清查浙江窩案時,便有人提過,朝廷不得與民爭利。但朕是不愛銀子的,所以這錢朕舍得。

而所謂朝廷就是幾座宮殿、幾座衙門,飯還是要分鍋吃的。”

門外的晨風把朱厚照的頭發吹得胡亂飄揚,皇帝的話在宮殿裡形成回音,一遍又一遍的響起。

“朕是皇帝,你們都是國之重臣,千秋萬代後人眼中,是查得到我們的所作所為的。朕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是想著青史留名、還是想著我死之後不管洪水滔天,但朕是要對這把龍椅負責的。”

“曆史有太多的遺憾了,孔夫子生不逢時、霍去病英年早逝、安史之亂盛唐一夜灰飛煙滅、風波亭嶽武穆千古留恨……諸位愛卿,朕不想這些遺憾也發生在正德朝。

父皇禦極十八年,勵精圖治,朝中所用得人,諸位皆是賢臣,朕又年僅十六,正是青春盛年。疆域之外韃靼四分五裂,中原之內並無烽煙四起。這樣的條件,如果朕朱厚照……”

皇帝指了指自己,

隨後又換方向指了指站立著的大臣,“你們李、謝、韓、閔……這麼多人,搞不出一個國泰民安、四方來服,那咱們這些人也不要自詡太高,千百年後怕還是要成為後人的笑話。”

這是一番肺腑之言,一說出口就是有一股帝王的衝天之誌。

“吾皇聖明!!吾皇聖明!!”

朱厚照側著身,表情沉靜的望著跪了一地的人。

“光朕聖明沒有用,強國還是靠諸位。靳貴,”

“微臣在。”

“談下一個事情吧。”

“是。”

按照議程,接下來就是鹽。

運司的官、兩淮的商人被‘強權’以撕裂的方式完全破壞,現在楊廷和和趙慎還在那個地方撐著,但官製被破壞,不能夠無限拖下去。

接下來要怎麼辦,這個問題要很快回答,而且得回答好。

朝廷的目的、朱厚照的目的是希望兩淮鹽場運轉正常、朝廷鹽課收入能有所增長。不是把那群人抓起來殺了就完了。

儘管那很爽,但不做好善後就是災難。

而善後的方法之一,就是嘗試施行拍賣之法,將鹽場交予鹽商經營,儘快恢複正常。

其實所謂的兩淮鹽場,實際上是指淮北、淮南鹽場,位置主要分布在東部海濱一帶,從漢代開始這裡就是重要的鹽產地。

至正二十六年,太祖皇帝在這裡設立鹽區,共管轄29處鹽場;成化七年,又發現一處古灶遺跡,因其‘地廣水鹹,宜設煎鹽’,所以成化皇帝下令設立天賜場,這樣到如今,兩淮鹽場一共有30處,共有灶戶五萬餘。

到明代中期,兩淮鹽的官方產量在一億四千萬斤左右,弘治時鹽引改為小引,一引鹽大約是200斤弘治前為400斤),所以換算成鹽引,兩淮鹽場一年可產鹽70萬引,這遠遠高於兩浙鹽場的40萬引和山東鹽場的15萬引,占大明一年300萬引產量的近四分之一。

這還不算灶戶私製的私鹽的數量。

而每引鹽的價格大約在0.7兩左右,這樣僅是正鹽鹽課大約就有50萬兩,除此外,還有些‘手續費’,比如支鹽時,每引需納0.05兩,這些銀子是‘存留司庫,以備賑灶’,因而稱為賑濟銀。

此外還有“科罰銀”、“割沒銀”等。

可以說是苛捐雜稅,名目眾多。

總之亂七八糟加起來,明朝兩淮鹽課每年上繳60萬~70萬兩銀子,占據全國鹽課歲入的約三分之一。

歲入比例高於產量比例,就是因為兩淮鹽最好,價格最高。

同上,鹽課收入也無法計入被走私掉的私鹽。

實際上按照泛濫到的‘無官不私’的程度來看,正鹽之外的餘鹽比例會相當高。

興許,朝廷這邊拍賣一處鹽場,某個鹽場的鹽產量就會翻上一番。

而如果鹽商們以每引0.7兩的銀子報中,再加上繳納各種‘苛捐雜稅’之後仍然有得賺,那麼可以合理預估拍賣的鹽引單價可以輕易提升至一兩。

平均來看,每處鹽場每年正鹽產量約2.3萬引,計算進餘鹽,合理預估為3萬引。分五年進行拍賣一年可拍六處,所以拍賣所得金額就可以達到18萬兩。

這個數字還需要乘以五,也就是一共90萬兩,朝廷才同意六處鹽場的經營權交商人經營。

因為經營權一次五年,那當然就是收五年的錢!到底吃了幾碗粉,這個賬不能算錯。

對於一家商人來說,如果他拍得一處鹽場,大約要花費18萬兩白銀,再加上一些成本算其20萬兩。出了這筆銀子,接下來五年的20萬引、4000萬斤鹽就歸他了。

實際上每引一兩的價格或許都低了,畢竟‘苛捐雜稅’隻在0.7的基礎上加了0.3,比例稍低,大明的官僚們表現有沒有那麼好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不過剛開始,總歸是慢慢來。一處鹽場幾十萬兩白銀,在兩淮鹽商受過大傷之後,能拿得出這麼多銀子的估計也不多了。

而且鹽商的成本不僅在於拍賣費用,他們也要支付為其產鹽的灶戶的工錢。

所以預估的單價1兩一引以及產量從2.3萬預估到3萬,都不算很大幅度的提升。實際上裡麵貓膩還不知道多少。

但即便這樣,朱厚照覺得也夠了。

因為除了鹽課歲入在漲,朝廷還可以撤掉亂七八糟的運司衙門,把那些‘蟲豸’全部都掃進垃圾堆,這一來一回,差彆可就大了。

所以這個買賣,讓朱厚照很有推進的動力。

當然,少府和內閣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李東陽說的,“若是今年的6處順利拍掉,那剩餘24處的鹽場又要如何處置?”

朱厚照微微點頭,

皇帝和大臣之間的討論就該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而不是誰是君子,誰是小人。

之後韓文又說:“首先是不能夠關停,每年進入市場的食鹽豈止70萬引?那麼多鹽場關掉以後,食鹽產量銳減,必定使得鹽價騰貴。”

朱厚照雙手抱胸,一邊晃著,一邊在聽臣子們的建議。

“微臣以為,是不是擇幾處列為兌支鹽場?”

朱厚照猛然抬頭,“誰說的這句話?”

一個年輕的藍袍官員被君威震懾,還以為自己講錯了話,急忙跪下來說:“是微臣所說。”

“你叫什麼名字?擔任什麼職務?”

“回稟陛下。微臣陳季立,乃少府一郎中。”

顧佐補充稟報,“年初時,陛下下旨將京師裡剩餘的工人訓為船匠,微臣便選了此人總製此事。今日陛下宣召要議花錢修路之事,陳郎中有專疏上奏,臣覺得有幾分道理,因而將其一並帶來了。”

喔,不過那個是後麵的議題了。

朱厚照打量了一眼這個叫陳季立的年輕人,嘴巴上連個胡須都沒有,圓圓的臉蛋其實有些稚嫩感。

“知道了,旁得先不提。陳郎中,你說的守支鹽場是什麼意思,具體講講。”

陳季立心中突突跳,吞咽了兩口唾沫說:“鹽課之案中,內外皆知民間鹽商守支之苦。朝廷此番殺鹽官、懲鹽商,破除權貴占窩賣窩之害,乃剜肉補瘡之舉,民間百姓無不稱頌。可此番行拍賣,去鹽引,那麼過往鹽商手中的鹽引又當如何處置?”

“你的意思是,朝廷不能賴賬。”

陳季立嚇了一跳,“微臣不敢。”

皇帝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哈哈笑了起來。

“起來吧。”朱厚照是感覺到了一種欣慰,終於有人說出了政府不能賴賬這句話。

民間的許多商人已經領悟了商業以誠為本的重要,可惜官本位裡麵的人大多不懂,因為權力可以輕易的碾過商人,而不會讓他們覺得有任何後果。

實際上,鹽引的濫發本質上就是對商人的剝削,這個從大明寶鈔中就可見一般。像永樂、宣德這樣的皇帝難道看不明白嗎?

不可能。

後來者如弘治即便不懂,朝中的大臣一遍一遍的上奏道理也講得很通俗。

但為什麼還是治不好濫發鹽引的病?

說到底四個字,以商為末。你們就是該為朝廷做貢獻。

商業活動總是遭受各種破壞,無法發展壯大,萌芽萌了一百年也還是萌芽,其中一個原因或許也有權力者的肆意破壞。

“朝廷不能夠賴賬。”朱厚照又重重說了一次,“你這個建議提的好。不過朝廷應當擇幾處鹽場作為兌支鹽場?”

這樣再問下去就是實際操作了。

正德皇帝注重這一點,甚至重過提議本身。

陳季立繼續說:“若是拍賣順利,則今年朝廷所得兩淮鹽課收入已遠遠超過往年。因而兌支鹽場的數量不妨設得多一些。”

“為何?”

“既然是要給鹽商承兌,就不能夠小家子氣,目前守支問題嚴重,有的鹽商甚至要守幾十年。可見一兩處鹽場作為兌支鹽場,掀不起一點浪花,甚至不能夠讓商人感受到朝廷守約的決心。若產生這樣的效果,那還不如賴掉。”

真賴掉也就賴掉了,反正又不是頭一回。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朱厚照點點頭,“一兩處鹽場確實容易有反作用。諸位愛卿,你們以為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男多女少異世寵 邊關兵王:我靠殺敵養妻女! 開局兒孫滿堂,手握空間栽滿糧 師妹,老夫都八十了,求放過! 竊位遊戲 重回2005,從學渣開始 大小姐搬空家產,隨軍被寵上天 卻將萬字平戎策 神級選擇:從苟在魔門當人材開始 再嫁謝謝餘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