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名冊上的所有人不會都處決,而是會留下一部分,以顯示皇帝在抹去生命的時候其實也不忍心,做出一番仁德的姿態。
先前兩淮鹽場之案所抓的貪官,以及去年的開海之案時的那些犯人都在名冊之上。
這是他們能活著的最後機會——就是皇帝心念一動,覺得這個人或許可以不殺。
朱厚照也不是第一次勾決了,他頗為正色的瞧了眼自己的臣子,沉聲說:“拿過來吧。”
韓文低頭,劉瑾下去捧了上來。
“……當初最先審理了三十三人,他們的名字在哪裡?”
兩淮運司衙門有四十六人查出和私鹽有染,當時皇帝大發雷霆,催著他們快點定罪,審多少定多少。
所以眾臣也都明白皇帝的話是什麼意思。
“大司徒,你來指給朕看吧?”
氣氛略有壓抑。
皇帝的記性極好,還小的時候讀書,一篇文章隻要讀個四五遍,基本就能記住。看來指望皇帝忘記是不可能了。
“這一位……”韓文上手指了,
朱厚照表情都沒有的,‘嘩’的一下,就是一勾,
“還有這裡,宋玉……”
隨著他的聲音,紅色的小勾不斷出現在紙上,皇帝還忍不住抱怨,“下次人多的時候,記得寫在一起,幸好隻三十三人,你們現在將這些人分散開,一頁一頁的翻找,多麻煩?”
“是,臣等下次注意改進。”
“一會兒還要數,這樣弄隻勾了三十二個都不知道。還有後來剩餘的,也審好了吧?”
“都審好了。”
這些人,留著都是浪費國家糧食。
當初說了,碰私鹽者死,那就不能說話不算話。
其他情形的一些小官,倒是的確可以留條命。但是不勾,可不是代表明兒就把你放了,讓你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
哪有這麼好的事,至少也是個流放千裡,往後好日子是彆想了。
“什麼時候處斬?”
“陛下勾決以後,刑部自會發勾決批文,三日後即可行刑。”這話是刑部尚書閔珪在說。
這麼一大幫子人過來,說不準就是求情的。
但皇帝的一番言行直接消滅了他們的念想,氣還沒消,說什麼都沒用。
不過閔珪雖掌刑名,但向來仁慈,看著皇帝一點兒都不猶豫的勾決犯人,他心中漸漸忍不住,
“陛下!”
朱厚照抬頭,“閔尚書有話要說?”
“……臣審理此案之時,所見者家中也有老母稚兒,微臣惶恐,陛下一代仁厚之君,能否饒一二死罪,以顯朝廷之德,陛下之德。”
有人帶頭,大理寺卿吳角也便敢於講了,“微臣附議。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陛下嚴刑峻法,本為應有之義,但兩淮運司已撤,拍賣之法已立,朝廷隻一次便要勾決這麼多的犯人,民間百姓聞之,亦有心驚。”
朱厚照沒有理他們,該乾什麼還是乾什麼。
閔珪和吳角略顯失望。
乾清宮中隻餘‘嘩啦嘩啦’的翻冊之聲。
朱厚照看了一眼韓文,再看了一眼李東陽、謝遷,他們無不是戚戚之色,
實在令人著惱。
啪!
皇帝忽然發怒,“既然不願讓朕勾決,為何又要遞條子入宮?!”
嘩得一下,人都跪了下來,“陛下息怒。”
“息什麼怒?怕是在你們心中,朕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殘暴之君!”
恰也在這時,乾清宮外忽然有一陣騷動,隱隱約約的似乎有人在高喊著什麼,
劉瑾麵色一變,可彆出什麼事。
“陛下……”
“都彆說話!”朱厚照嚴厲的聲音蓋過他們,
這幫老頭兒耳背,他耳朵可不背。
聲音由遠及近,好像是在喊……
“大同……是大同!”皇帝倏然一下站了起來,臉上的表情管理直接失敗,“大同捷報!!喊得是大同捷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