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八十萬畝!
皇帝一道聖旨把王鏊王濟之升到了內閣之中,隨後便是故意低調起來一般,許久未見人影。
實際上外庭個個急著尋出路,所以排著隊找王鏊,倒也顯得遞條子入宮的人少了起來。
旁人也都不曉得,隻以為‘公司’、‘入股’這些新詞,都是梅記的老板想出來的。本來嘛,幾年以來梅可甲一直和海外的西洋人接觸,說不準就是從那些地方聽說的。
這些新詞與陝西商人傳統的‘萬金賬’結合在一起,為更名為大明南洋公司的梅記特彆製定了新的賬本。
賬本上,叫人從股份的角度分成了很多塊。
北直隸的一畝上好的良田,作價要25兩一畝。但那是先前,現如今田產成了懸在腦袋上的刀,一旦被抓著把柄,說不準就得家毀人亡。
所以現在這價格自然是一降再降,已經到了上午一個價、下午就另一個價的程度。
不是朱厚照要割他們韭菜,實在是他想效率高些,怎樣效率高?你不得不賣的東西降價、你不得不買的東西漲價,這兩樣一般人都扛不住,除非判斷力和定力很強,否則總歸是要被忽悠。
梅可甲又到處吹說,正德三年時海貿可以讓公司所有的‘股東’分銀一千萬兩。
對,股東。
都是沒聽過的新詞。
當然這也無所謂,關鍵是如何分得銀子。
正德二年3月22日,第一筆單子成交,單量兩千畝田地,作價三萬兩白銀,換得比例為千分之三的乾股。
做這筆‘生意’的是駙馬都尉崔元,也就是朱厚照的姑父。
永康公主和崔元都是名聲較好的人,按照這個時候的‘常規做法’,以他們的身份占兩千畝土地算是少的。
但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兩千畝地,那可是筆大財富。
所以王鏊一邊主持這項工作,一邊覺得皇帝此記真乃絕妙。
同樣是正德二年3月22日,第二筆成交,乃是禮部儀製清吏司郎中閔孝仁,他是涿縣人,老家置田八千餘畝,這一看就是很有問題的。
王鏊在入賬時直接壓價,抹去零頭,隻作價8萬兩白銀,換得千分之八的乾股。
閔孝仁是個矮矮的胖子,得了這個結果也不敢多說,吃了個悶虧後回家去了。
這麼多上好的田,不到十兩的銀子讓他賣,他是真心疼。
但有什麼辦法呢?
錦衣衛和東廠已經在宛平縣開始抓人了。
神武衛也叫朱厚照給抬了出來,這一共才一千七百多人的隊伍,這幾日儘在京師附近搞拉練了。京師內外也轉悠了幾圈,不要說好人了,壞人這時候都縮著腦袋。
大概是因為田價掉得厲害,
到3月23日時,勳臣之首英國公終於按捺不住,但他一出手就不得了,拿出了十一萬畝多的田契!
所以他這個事,也不能隻找王鏊。
得去見皇帝。
朱厚照為了這件事情能辦下去,也為了老百姓,還是見了他。但是心中對英國公的失望是寫在了臉上。
“京中似英國公這樣的勢要之家不下百數,所占田產雖不如英國公,但積少成多,這些田產一厘的稅也不納,與之相反,老百姓沒有耕作之田,朝廷的賦稅卻都壓在了他們身上,朕這個皇位真是坐在了火上。
你這個國公想要多傳幾代也該感謝感謝朕,否則天下無田的百姓殺了官造了反,朕的江山守不住,伱這個國公的爵位怕也要讓給下一朝立下開國之功的那些人了。”
尤其想到先前他竟然說捐獻田產一百畝,朱厚照對此人已經完全的否定。
“微臣,慚愧。也無顏再掌中軍都督府,請陛下革臣之職。”
老頭兒磕在地上。但朱厚照已經不相信這些人能真的悔過。
“你有幾子幾孫?”
“回陛下,臣有三子五孫。”
“挑兩人,到南洋公司的船上隨商隊出海。”
英國公瞬間失色,“陛下!請息怒。海外蠻夷……”
“英國公,朕已寬宏大量了。”朱厚照略顯得不耐煩。
出海當然是會有生命危險,那怎麼辦?勳臣、宗親的利益往海外轉移是既定之策。
而且他心裡可沒有普通百姓的孩子可以死,國公爺的孩子不可以死的這種想法。
英國公不敢再多言了,
皇帝已經完全的不待見他。
之所以沒殺掉他,隻不過是因為殺了他妨礙大局、損失更多。
而執掌中軍都督府,他今後也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
正德二年3月26日,京裡又發生一件大事。
東廠不經刑部、大理寺,直接撞門抓走了太常寺的少卿關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