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朱厚照一拍腦門,“瞧瞧朕,明明是你們來找朕的。說吧說吧,有什麼事情麼?”
divcass=”ntentadv”“還是楊閣老說吧。”
“是,老臣在想,內閣是不是再以陛下口吻發一道上諭至全國各省、府、縣,以陳泰之案為教訓,喝令他們任何人不得虛報數字,同時朝廷不以稅糧多寡為唯一的政績考核標準。”
乾清宮外,
“好了,楊閣老的東西留下,你們先回去吧,後麵的事,朕會交代錦衣衛。”
楊一清和王鏊兩人想了想全都點頭,這樣的話,又是一個善政。
至於王鏊,頭也低著。
皇帝的語氣立馬就變了,“有確鑿的證據嗎?”
至於說真假,朱厚照並不覺得劉健還有騙他的理由。
“徭役如果有缺口的話,內閣回去以後和戶部商量個辦法,撥一筆銀子,改征用為雇傭。劉希賢在山東做得效果不錯,老百姓反響很好。”
確實有可能,紅薯推廣的快,產量高,朝廷收到的稅糧自然也就高了。
朱厚照有不好的預感,“有不對的地方?是虛報?”
“可陛下什麼都沒說。”
寫完之後他還吹了一下,接著交到楊一清手上,“這個口子都開給他了,堅決不能再有其他的借口了。這句話私下裡帶給,朕就不在奏疏裡寫了。”
“嗯,那麼他奏疏種說的請求呢?以免除部分稅賦為餌,鼓勵百姓更多種植。”
“陛下。”
楊一清從袖口裡掏出來東西,“是保定府的事。陛下剛剛說順天府的稅糧在正德四年以後翻了兩倍還多。可保定府前年是大幅增長,結果去年卻稍有回落。”
皇帝語氣裡含著笑意,顯然是在調笑。
朱厚照心中升起疑慮,所以抬起視線看了看楊一清,但這老家夥一點表情都沒有。
一個接一個,慢慢來,總歸能把國家治理好。
“其中兩樁最為典型,臣已如實寫明。不過具體取證,還需陛下吩咐錦衣衛。”
“是否虛報,老臣尚不確定。不過,順德、保定兩府,有官員與當地豪族勾結,又開始侵占土地了。”
朱厚照本來也覺得不錯,不過他想到山東劉健正在做的事。
朱厚照看他們沒意見,便提筆了。
“謝皇上。”
你們再想想運輸,運輸五十萬兩銀子和運輸五百萬石的糧食,哪個更方麵,哪個更節省?這些都是為政之中可以改進的地方,不過眼下這樣改法尚不合適,要等海貿每年輸入的銀兩再積累的多些。朕今日先提一嘴,趁這段時間伱們也可以考慮考慮。”
這些都是有奏疏呈上來,他看到的。
朱厚照聽到王鏊忽然開口,狀若無意的問:“先生有話要說?”
楊一清和王鏊也都還算輕鬆。
“朕,記得這個事。不是因為鹽河洪澇,朕免除了兩個縣的賦稅嗎?”
“應該,還是看出來了。”
楊一清意味深長的說:“沒說嗎?濟之再想想。”
“閣老,咱們就彆賣關子了。”
“好吧。老夫其實是聽到了陛下在說,誰管你們怎麼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