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烜覺得不靠譜,“誰家會將孩子送來學習當個商人?”
接著他向京裡來的三位拱手,“大宗伯、大司馬、威寧伯,聖旨到浙江以後,布政使司衙門已經按照納捐的名單,逐一將捐銀退了回去,並且布告全城,朝廷決不會借建造水師之名而向商人斂財,不管捐銀還是不捐銀都是大明的商人,都受大明水師的保護!”
“這個口子不能開。”王華立馬提醒。
不僅如此,浙江人無法理解退還納捐銀他也考慮到了,所以才有這麼些人來到浙江。
“自家人不必客氣。”
接下來王芷還會有更加震驚的地方。
王華隻一句話便點醒了他,“章中丞可曾想過立木為信?”
“二哥。”王芷一路看下來,也一路想下來,她覺得有件事可以向皇帝諫言,“你還記得原先陛下為什麼設立軍學院麼?”
“海上不比陸地,沒有風,是到不了的。”梅可甲再奉承一句說:“而且這又是涉外之事,少不得大司馬。想必陛下派大司馬過來,也有此意。”
而這些都是需要人來做的。
翌日。
如此說來,銀票的防偽技術也要更新,因為經濟活動量太大,不像以前,出一點問題就是天大的事。
王華是沒什麼大事,但他兵部可急,眼下九邊各鎮大多都在整備軍隊,其中人員增減、調動以及王守仁部的糧草供應等事,都在那堆積著呢。
若是商人沒有信心,賺一筆就存起來,再賺一筆又存起來,那流通的貨幣始終不足,就如同人體血流不夠,那始終是虛弱的。”
王芷好奇,眨著大眼睛,“那是什麼?”
“信心?”
因為商業是一種需要各種各樣配套的活動,比如說需要銀行提供金融服務,需要更貼合現實變化的另一種當鋪提供更好的抵押服務。
“立木為信?”章黎沉吟幾分,似有明悟。
其實眼下的杭州城街頭,最多的是各類綢緞莊和瓷器行,很多非本地的商人會選擇在杭州找一個落腳點,一是方便他們和大明南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二也是參與到海貿大發展的趨勢中。
所謂立木為信,就是商鞅變法怕民眾不相信,因而懸賞出來說誰將南門的木頭搬到北門,他就將出五十金給這個人。
梅可甲道:“也有人來找了我。他們之所以要托關係納捐,便是因為此次朝廷不僅退還了六萬餘兩捐銀,聖上還朱批嘉獎那些商戶。商人最缺官府關係,有了朝廷嘉獎,他們以後就可以多出許多便利。”
“是。”宋衡點頭,並讚曰,“陛下每每有出人意料之舉,不過事後看來確實是個好辦法。”
“就像今天的商業一樣。”王芷抿了抿嘴唇,“皇上既然派了你來,那咱們就仔細的看看杭州的變化,看完了以後你可以向陛下諫言,仿照軍學院,在杭州設立商學院。”
可惜這樣的宴席王芷沒有參加,她畢竟還是不方便,不過她那二哥回來也基本和她一字不落的講了。
甚至支付也需要配套,畢竟大商人相互之間的交流增多,就不可能一直用正兒八經的白銀交付,否則滿大街都是拖著白銀跑的馬車。
“是,他們昨日在席間說,寧波也像這般,而且洋人和日本國人更多。而且現在最最賺錢的,不是這些大小織戶。”
浙江還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皇帝在此任用了不少年輕官員,聖旨在這個地方落地的情況很好,所以宴席的氛圍很好。
所以托關係顯然無用,隻不過總是有人想要試一試。
章黎也明白過來,“因而陛下是要借此而立下朝廷的姿態。”
不過這種機會事後肯定沒有了。
“嗯。反響如何?”
“喔?”王芷又有驚奇,“先前也聽一個少府官員說過,商業的發展會催生新的營生。”
哪裡想到,世界上的各個事物都是相互影響的。
她見自己的二哥還猶豫,便忍不住白了他一眼,“你若是怕自己說不清楚,那便我去說。”
她本意是要激一激自己的二哥,哪想到這個憨貨竟然像鬆了一口氣似的的笑起來,“那好,還是妹妹去說。”
王芷一時無言,這個家她要是不多費心思怎麼能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