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陛下言重,臣惶恐。”
“誒,不必如此。咱們君臣之間聊聊嘛。朕知道,有些禦史言官不斷的說朕是好大喜功,這一點呢,朕認一半。”皇帝搖晃著腦袋,一副不占理犯錯、但是還厚臉皮的樣子,“可話說回來,不喜功的皇帝那還有什麼誌氣和誌向?你們希望朕毫無鬥誌,回到後宮夜夜飲酒作樂?朕就是要開疆拓土、遠邁漢唐這份功。有什麼不行?
至於他們說的第二個詞窮兵黷武,這朕不認,說什麼也不認。”
說著還繼續強調:“而且今天不認,以後也不會認。朕登基十年了,軍屯籽粒長到了八百萬石吧?鹽稅今年上得了千萬兩吧?整個國家的歲入從不足三千萬石,連續躍了四個台階,已經到了七千餘萬石,而且少了邊疆軍餉開支,國庫現在每年都結餘,甚至還給官員漲了薪俸,京城多蓋了六個京倉,糧食還是滿得往外溢。
有人說這是紅薯的功勞。嘿嘿,紅薯還不是朕力主推廣的?這要是還算窮兵黷武,那他們得翻翻史書,看看哪個打仗的帝王還做得比朕好!”
朱厚照插著腰,多少有些犯起了牛脾氣。
反正他不管,這次再不收拾收拾蒙古人,以後拖下去更麻煩。他本來就有嘉靖年間,土默特部落首領俺答又進犯中原記憶。
楊一清也知道這次和先前不一樣,皇帝總是有出兵的衝動,像當初要打哈密,那次他聽勸了,正德八年時考慮了太子尚缺的因素也聽勸了,可幾次三番的……看來這次是真的阻止不了了。
其實他當內閣首揆,從來都不會不管不顧的反對用兵,而且國家的形勢一片大好,哪裡就到了蒙古人做大的程度。
正德七年,王守仁坐鎮,指揮賬下一眾部將對蒙古部落采取了擾、襲、驅的堅決打擊。西北方向,關西七衛不成軍,靖虜伯周尚文便派遣馬榮領兩衛精銳騎兵駐在哈密,瞪著眼睛看忠順王是不是要和土魯番汗國眉來眼去。
這些都是楊一清同意並且力推的。
但這次不同的是:皇帝要親征。
朱厚照也知道很難,畢竟他有個‘偉大的’英宗祖爺爺。不過從正德八年提到現在,大臣的嘴應該是要有所鬆動了。
楊一清沒辦法,歎氣問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調兵遣將?而且即便陛下今日就下聖旨,大軍開拔,要做好各項準備沒有半年也是不成的。冬季行軍更為不妥,所以隻能明年。可陛下明年還要巡視江南呢。”
朱厚照佯裝思考,道:“這不是問題。巡視江南可以等到朕凱旋而歸……喔,要不這樣,朕今年先到江南巡視,待明年春天一切準備妥當以後,直接出發!”
楊一清:(⌒⌒)
王鏊: ̄皿 ̄。
難怪楊慎這個時候南下打前站去了。
皇帝這些小九九早就計算好了。
說什麼正德十年親征、十一年巡視江南……原來都在這兒等著他們呢。
而且得逞之後還絲毫都不藏著臉上的得意之情,讓他們兩位有些哭笑不得,其實他們君臣很熟悉了,相處的很好,所以也隻是腹誹幾句。
皇帝大步邁向自己的禦案,整個人喜形於色,“楊閣老、王閣老,你們可還記得平海伯前段時間上的折子?他說現如今船廠、火炮火槍廠的勢頭都很猛,這些都是大明對外交往的底氣所在,可惜為了降低運輸距離,它們不都在京師,甚至大明水師籌建至今,朕也還沒有檢閱過。所以說無論怎麼講,朕這個皇帝都該去一趟吧?”
皇帝是這樣的語氣,楊一清和王鏊也就不再力阻了,這也是他們這麼多年君臣之間的信任,他們相信正德皇帝從來都不會做出於民有害、於國不利的事。
邊上尤址已經是很熟練的嘿嘿笑了,哪怕心裡知道皇帝在鬼扯,他也是這個表情。
平海伯之前確實有這個折子,不過他記得皇帝當時念出來的句子並非什麼船廠、火炮廠,而是杭州十裡長街,繁盛之極……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