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年以來,紅薯在大明朝走進千家萬戶。
按照最新的種植麵積,全國已有超兩千萬畝,而畝均產量已經隨著種植技術越發熟練達到了25石。
雖然離現代農業每畝6000斤也就是40石的標準仍有距離,不過在沒有化肥的年代,農作物的產量上不去,這是無法跨越的自然規律。
實際上現代農業的高產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化肥。
其實每畝25石也很不錯了,如果是按照十取一的稅比,這就是5000萬石的歲入。
當然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一是因為收稅過程不可避免的存在貪墨、損耗,甚至有的時候某個區域遭災那麼還要減免;二是國家並不需要收這麼多紅薯……
紅薯的熱量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缺點。
其實朝廷並不需要多少,但該收還是要收,如果不抵稅,那民間種植的動力就會減弱。
收上來哪怕吃不了,也可以賣、可以賑災,另外,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紅薯和紅薯莖都可以喂馬,
紅薯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適量的喂馬,對馬的健康非常有益,屬於優良飼料。
所以朝廷還是會收紅薯。
當然,兩千萬畝的土地種出來的大部分的紅薯還是被民間吃掉了,老百姓沒有那麼多好日子過,尤其是西北一些乾旱區域,能有吃的,已經是很不錯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厚照從北京一路走來,沒有遇到那麼多的流民,紅薯是起了大作用的。
所以劉健才花力氣搞了萬畝的規模。
這是一種底氣,一旦遭遇災禍、荒年,不至於把人餓死。
朱厚照也是到了古代,才逐漸理解古人對於荒年的恐懼,因為生產力不足、運輸條件不夠,一個區域千裡旱災,上百萬的人一旦餓肚子,去哪裡找那麼多多餘的糧食?又得多少馬、多少人、多少車才能運過來?
所以說劉健提議要去看,朱厚照還是很願意的。
作為皇帝他應該為地方官員實施的這種工程站台,地方也不遠,就選擇濟南府下麵的曆城縣。
朱厚照答應了後天去。
今天就算了,畢竟是皇帝,在宮外臨時出行哪裡那麼容易。
而且他今天也有今天的事情要做,畢竟讓那麼多人過來了,總不是聽他絮叨這麼幾句就馬上讓人走。
實際上,在朱厚照的概念裡,他應該是聽眾,地方這些官員才是主角。
反正是出了宮了,時間富餘,他便想著……那就花些時間吧。
於是他對著在場的官員說道:“兩年一次的大朝會,你們當中許多人都沒機會。這次朕既然來了山東,各府、縣的主官也都在,那麼朕就耐心些。聽一聽各位知府知縣有什麼想對朕說的。劉健,你說這些大小官員都是乾練之臣,那麼朕就隨意點了。”
“陛下當然可以。”
“好。那……還是先讓這個臨朐的關知縣說完吧。不限範圍、不限內容,也不要考慮你隻是個七品官。就將你心中最想對朕這個皇帝講的,說出來。”
隨駕的大臣們都已經習慣了。
正德皇帝出招,從來都是意料之外。
就是這個關延卿自己怕是也沒想到他還有直接向皇帝進言的機會,所以他很是緊張,嘴唇哆嗦的看向劉健,“中……中丞,下官這……”
“陛下問什麼,你便答什麼。事君以誠即可,這有何難?陛下一代聖君,你不必害怕。”
朱厚照含著笑意撇了一眼劉健,這高帽子給他戴的,等下要發火也不好發火了。
“好。那陛下,小臣今日就鬥膽進言。”
“直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