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之前看到的情況一樣。
這意味,在外太空外麵,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蟲族。
也不知道是不是精確度提升了,劉明宇驚訝的發現,太空當中的蟲族數量,似乎比以前都要多出不少。
劉明宇甚是詫異,這些蟲族究竟從何而來?
怎麼還有越來越多的情況?
雖然不知道蟲族是如何誕生,但是相信生命離不開能量,離不開物質。
雖然說在外太空並不是毫無一物,無論是太陽係的其他行星,又或者是太陽係之外的柯伊伯帶等,都蘊含著大量的物質以及能源。
但是這些物質和能源,應該是不太可能直接變成生命體才對。
當然,這隻是劉明宇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的推演。
或許,蟲族擁有更加高明的手段,能夠把這些能源和物質轉變成蟲族。
這個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在以前,人類在尋找外星生物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自身的認知或者是自身的結構去幻想外星生物。
但是實際上,外星生物的構造不一定跟人類一樣。
人類是碳基生物。
在這個宇宙當中或許還有矽基生物或者是能量生物等。
矽基生物劉明宇還沒有看過。
但能量生物,劉明宇倒是間接的看過。
董建平當初進行神之軀體轉換成功的話,就會變成能量生物。
不過當初失敗了。
現在隻有一隻手臂完成了神之軀體的轉換。
也就是說隻有一隻手臂變成了能量體。
這也從側麵說明了,能量生物在這個宇宙當中是存在的。
根據實驗室對蟲族的解剖以及分析,蟲族雖然也是碳基生命,但是卻跟地球生命的構造不一樣,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碳基形態。
劉明宇暫時沒有理會蟲族在太空中究竟是如何繁衍的,他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想要把可能存在的母蟲給找出來。
如果真的有母蟲存在的話,需要孕育大量的蟲族,恐怕其體積不會太小。
劉明宇當即給通信探索設備設置了一個查找條件,把體積大於十立方米的蟲族給找出來。
幾乎在一瞬間,所有大於十立方米的蟲族都呈現在屏幕上麵,並且對他們進行了標紅處理。
其餘的蟲族則是被暫時性忽略。
劉明宇本來以為大於這個體積的蟲族,並不會很多。
但是當他看到滿屏的紅色,頓時啞然失色。
如此多的蟲族,自然不可能是劉明宇想要尋找的那個母蟲。
劉明宇不知道母蟲有多少個?
但是絕對不會有如此之多。
看來,不能在地球上麵的思路來思考太空中的那些蟲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