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白手起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創造了世界第一大集團的人會是傻瓜?
這個玩笑開大了。
事實上也跟潘建國所想的差不多,眼前的這個學生,在兩年的時間裡,早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實話,一開始潘建國也跟絕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張茂才不太可能是星辰集團量子計算機研發的部的負責人,以為隻是被推出來的傀儡。
但是經過仔細觀察研究之後,潘建國基本上可以確認,張茂才是真正的負責人。
在操作的過程中,張茂才講解得非常細致,裡麵涉及到的知識,除了一些基礎知識之外,絕大部分知識都跟自己的研究有極大的差距,根本不可能是對方以前所學的知識,最大可能是在這兩年所學的知識。
如果張茂才不懂的話,不可能講解得如此流暢,如此自信。
張茂才開機啟動,對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性能經過一番介紹之後,開口問道:“老師,關於這台量子計算機的基本配置情況已經跟你展示一遍了,不知道在這方麵是否還有其他方麵的疑問?”
每次講解完一段之後,張茂才都會主動詢問一下情況。
按照正常情況來講,隻是作為展示而已,完全沒有必要講解得如此細致。
基本上除了核心內容沒有講解之外,幾乎把該講的都講解了一遍。
如果讓潘建國他們一些時間的話,甚至能夠自己重新組裝一台全新的量子計算機。
這樣一看的話,張茂才似乎有泄露公司機密的嫌疑。
趙青鬆並沒有阻攔張茂才的意思,任由張茂才在上麵詳細的講解。
如果對方能夠學得進去,那就最好。
不過,想要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記住如此多全新的知識,除非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要不然恐怕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退一步講,即便對方記住了,缺少一些核心資料,也不可能自己組裝一台量子計算機。
看似隻是缺少一些核心資料,相對比整台量子計算機的資料來看,似乎隻占了不到百分之一的資料,但就是這百分之一的資料,就足夠讓潘建國他們耗費大量的時間。
等他們研究出來之後,以星辰集團的研發速度,恐怕都已經推出第二代量子計算機,甚至是第三代量子計算機了。
到那個時候,他們辛苦研究出來的量子計算機已經屬於淘汰產品了。
其實之所以不怕他們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趙青鬆收到了劉明宇的一個命令,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夠吸納這些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專家教授。
對於這些頂級的專家教授人員,星辰集團是多多益善。
實際上在最開始組建在量子計算機研發部的時候,星辰集團就曾經對這些叫教授們發出過邀請。
隻是那個時候,星辰集團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名聲不顯,根本無法吸引他們,最終選擇了拒絕星辰集團的邀請。
實際上如果劉明宇真的需要的話,他還是有極大的自信能夠吸引他們,比如把手中關於真正的量子計算機技術拿出來。
恐怕真正全身心把精力放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人才,根本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