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電影剪輯
恒宇剪輯工作室。
這個工作室是方子恒最先組建的部門,由北影製片廠三位剪輯專業的師兄管理。
恒宇傳媒的盤子很小,旗下一共有剪輯工作室、影視製片部、總經理辦公室、攝製設備部、電影製作部、文學編輯部六個部門。
其中,林妃妃任副總經理,兼製片部總監,主導公司主控和參頭的電影電視劇,部門裡麵多是製片方麵的人才。
安迪任副總經理,同時管理總經理辦公室,主持公司日常運轉和運營。
另外三個部門,剪輯工作室、攝製設備部,電影製作部,都由專業對口的人才擔任總監。
《無名之輩》的攝影師,就擔任攝製設備部的總監,副導演文牧野也在電影製作部領了個副總監職務。
隻有文學編輯部,目前還是空殼子一個,編輯人才少的可憐,方子恒準備去北電逛一逛,或者在網絡小說網站裡挖人。
文學編輯部門非常重要,恒宇想要成為頭部精品內容製作商,需要龐大的專業編劇人才。
“師兄,怎麼樣?”
走進剪輯室,方子恒就看到三位三十多歲的男子正在打開電腦,鏈接設備。
“剛剛上傳,正等你呢。”
劉洋擺弄著電腦,頭也不回說道:“子恒,粗剪還是交給我們來吧,你就把關複剪和精剪,不然的話非累死你不可。”
“行,那我先看看,學習學習剪輯的藝術。”方子恒哈哈一笑,搬了張凳子坐過去。
“彆,千萬彆捧我們。”
劉洋斜了他一眼,就此打住話題。
隻見他接過母帶,按動鍵盤,三台電影上出現一幕幕《無名之輩》的拍攝素材。
“哥幾個,開始吧,不要客氣,給我往死了剪。”
“好嘞.”
另外兩位師兄打了個指響,一屁股坐在電腦麵前。
隨著膠片鏈接上專業的器械和電腦,三位剪輯師展開了他們的手藝。
08,09,10這兩三年,是電影膠片時代最後的瘋狂。
再過幾年,隨著數字攝影越來越先進,電影剪輯也丟棄了原本的剪輯器械,不在需要用剪刀哢哢。
直接用電腦,就可以輕輕剪輯好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
不過,剪輯的電腦也不是普通電腦,而是專門用於影視剪輯的高配置電腦。
因為需要處理圖像色彩、亮度、字幕等等一係列繁瑣的工作,所以電腦的cpu、內存、顯卡、運算速度、顯示器都得配備更高等級的配置。
另外,還需要容量越大的硬盤,否則存放不了多少部電影。
《無名之輩》用了大部分膠片,小部分數碼設備。
算的上是一部誠意滿滿的作品。
沙沙
工作室裡,剪片剪輯的聲音不時響起。
四人從早忙到晚,也隻完成了十分之一的粗剪。
所謂電影剪輯,就是把多餘、不需要的鏡頭剪掉,補充編輯內容,把漏點的地方補上。
而一部好的電影,後期製作往往占據電影三分之一的重任,絲毫不比前期拍攝簡單。
早些年的時候,剪輯工作大多數由導演一肩挑,辛苦拍攝出來的孩子,可不舍得讓給彆人糟蹋。
隨著時代發展,電影的製作和工作量越來越大,導演工作繁忙,剪輯師這個職業也由此孕育而生。
專業的剪輯大師,剪輯一部電影可以拿到百萬以上的酬勞,絲毫不比明星演員差。
如果幾部電影反響不錯,剪輯師的地位和薪水還會更高,找上門來的劇組和導演絡繹不絕。
幸好《無名之輩》這部劇沒有高難度的鏡頭,方子恒為這部劇做了分鏡頭腳本,剪輯師不需要展現個人創意,隻需要按著圖‘哢哢’開剪就成。